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第105期:企业承包第一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09:35  新京报

  总第105期[1984年6月初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一个多月后,完成全年利润计划]

  一日三十年——6月2日

  ●1990年中国第一次发布环境状况公报。保护和改善生产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中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

  ●1996年国家重点项目秦山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开工。总投资148亿元,电站设计寿命为40年

  ●1997年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

  搞承包“失前蹄”马胜利再出山

  石家庄北道岔立交桥附近,一片三四个足球场大的空地被围墙圈着,这里就是曾经的石家庄造纸厂。

  这块空地附近,仍有一些纸店挂着“马胜利造纸厂直销”、“胜利纸行”等牌子。

  “他名气大,借他的名字好赚钱。”一家纸店的老板坦言,这些店跟马胜利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些纸店老板和石家庄 大多数人一样,管石家庄造纸厂叫“马胜利造纸厂”。

  马胜利,被称作“中国承包企业第一人”。6月1日下午,71岁的他,讲述了自己颇具传奇的人生。说到高兴时, 马胜利会手舞足蹈;说到辛酸时,他会哽咽擦泪;说到教训时,他会长叹深思。

  夹在指间的烟一直没断过,一根接一根。

  顶着批评,硬挂上“厂长马胜利”标牌

  “背景”1984年3月28日,石家庄造纸厂大门前贴出一张名为《向领导班子表决心》的“大字报”。

  我请求承包造纸厂!承包后实现利润翻番!工人工资翻番,达不到目标,甘愿受法律制裁……

  落款“马胜利”,是当时该厂46岁的销售科科长。

  结果,“杀出来”的马胜利,成功承包了石家庄造纸厂。

  一个多月后的6月初,造纸厂完成全年利润计划,承包第一年盈利140万元,第二年盈利280万元,4年承包期 利润增长近22倍。

  创造了国企“一包就灵”神话的马胜利,很快名声大振,被称为“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先后获得“五一劳动奖章 ”、“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等400多个荣誉称号。

  1986年,马胜利在造纸厂门口竖起一个1.5米高的大铜标牌,上面刻着五个大字“厂长马胜利”。

  新京报:你当时怎么想到要贴“大字报”?

  马胜利(以下简称“马”):别人说我好出风头,好比表现,我就有那么股好胜的劲儿。

  那时拥有800多人的造纸厂已连续亏损3年,作为国有企业,当年国家下达的年利润计划17万元。我是销售科长 ,厂里开会,领导说完不成,不能接这个任务。我不是阿谀奉承的人,在大会上发言说17万没问题,结果厂领导很反感我, 都拍桌子了。

  我看光说没用,就贴出《向领导班子表决心》,你们不敢接,我接。

  新京报:在厂里的反应如何?

  马:我的科长职务马上就被撤了,厂里的领导认为我是“抢班夺权”,“野心大暴露”,但工人们绝大多数拍手称快 ,说“老马好样的”。

  被撤后我不服,多次找到上级部门反映,一直找到石家庄市市长王葆华那里。我说要是我承包,17万翻个个儿变成 70万。为此,石家庄市还开了个几百人的答辩会,我讲的“三十六计”和“七十二变”赢得一片掌声。

  新京报:凭什么相信你承包一定会成功?

  马:承包前厂里是工人出工不出力,干好干坏一个样,我就是要冲破这种“铁饭碗、铁交椅”,实行计件工资。还有 ,当时产品不适应市场,我搞销售体会最深。“产—供—销”的模式中,和市场最近的“销售”地位最低,我承包后变成“销 —供—产”。把造纸厂单一的“大卷子”家用卫生纸产品,变成6种不同规格,3种颜色,还有“带香味儿的纸巾”。以前的 “物美价廉”已不能适应市场了,产品要“新、优、廉”才行。

  新京报:听说你在中国第一个生产了卫生巾。

  马:卫生巾在当时很多人都没听说过。我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比较叛逆。“纸里包不住火”,“窗户纸一捅就破 ”,我们偏要研制防火纸,研制撕不烂的纸,提出“以纸代布、以纸代木、以纸代塑”,纸帽子、纸围裙、纸裤衩,都是我们 最先生产的。重奖创新的工程师,1984年我就奖励工程师一个大彩电。

  新京报:竖起“厂长马胜利”大牌子,是处于什么考虑?

  马:品牌效益,我的名字值钱,有影响力,也是对消费者负责。“厂长马胜利”几个字比石家庄造纸厂的字都大,当 时市里的领导批评我太突出自己。我也跟他们急了,你们的名片上,名字也都比单位的名大,凭什么不让我挂,为什么老把经 济问题政治化。最后,我硬让工人挂上了。

  当时,我还想改成马胜利造纸厂,甚至想把厂子买断,但政府都没批,这些文件现在还保存着。我的确好胜,但我认 为这是一种上进,勇于追求的精神,没什么不好。

  新京报:如今,你怎么看待当年的承包?

  马:时代造英雄,没有改革时代也不会有我马胜利杀出来。要是当初厂里把17万的任务接下,我再有个性,再有本 事,也不会有“中国企业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

  “造纸集团”不是失败,只是没成功

  “背景”承包造纸厂成功后,马胜利的眼光开始瞄准了全国,一个“承包集团”的托拉斯梦想开始酝酿。

  1988年1月19日,一片鞭炮声中,“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成立。

  而这次承包并未像马胜利想的那样简单,从1989年下半年,已是100家造纸业的法人代表———马胜利开始犯 难。承包工厂就要派出干部,由于班组长都派到其他造纸厂当厂长、总经理去了,1990年,石家庄造纸厂亏损300多万 ,1991年,“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也被迫解散。

  3年后,那块挂了七八年的“厂长马胜利”的铜标牌被勒令拆除。

  1995年10月,马胜利被免去厂长职务。同年,石家庄造纸厂资不抵债申请破产。

  新京报:跨省承包企业的念头是怎样产生的?

  马:承包石家庄造纸厂成功后,全国几百个造纸厂来我这里学习取经,都哭穷,发不起工资,想让我承包。1987 年,我承包了山东菏泽的一家造纸厂,是第一个跨省承包的企业,当时承包第一个月就盈利20多万。一看“一包就灵”,这 下求着来承包的外地企业更多了。

  当时我也好胜,让能盈利不亏损的企业都靠边站,“越穷越好”,“越次越好”,就承包底子差的厂子。100个落 后企业,困难集中到一起就大了,自己给自己下了个套。

  新京报:你觉得“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马:我不认为是失败,只是没成功。在当时交通、通讯等不发达的社会基础上,“中国马胜利造纸集团”同样是一种 冲破,它第一次冲破这种地方保护主义。改革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拿今天的标准去衡量。24年前,我招收失足青年, 没问题的还不要,专要问题大的;而今天,广东人才市场,招工还要“没问题的证明”。

  我们改革了这么多年,值得反思。但我承认,太个人英雄主义的确是一定的原因,在很多方面急于求成,过于急躁。 同时,改革也要符合实际情况,太超前脱离实际,也不行。

  新京报:你被免职的原因是什么?

  马:至今也没看到免职的红头文件,只口头说经济效益下滑。就在被免3个月前,我曾在会议上与一位市领导较劲, “我是管企业的,你是管社会的,你老管我们企业干什么?”当时那位领导生气地回答,“你老马管不了了?告诉你,我能用 你也能免你。”

  所以我经常说,我们那一代是改革的一代,也是牺牲的一代。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耿小勇河北报道

  新观察

  企业家的“崩溃”升华市场的灵魂

  从经济体制改革带给时代弄潮儿的巨大意义讲,其实际冲击力绝不亚于一场革命。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新思 维正值由萌芽孕育转为茁壮成长的历程中,这样的时代背景赋予一些拥有“革命特质”者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马胜利敢于以“大字报”的形式宣布对这一时代到来的迎合,可谓是最为形象的表现方式。

  体制变革在瞬间所能够激发出的社会创造力是惊人的。石家庄造纸厂能够从预计亏损10万元,到改革第一年实现盈 利140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21.94倍,火箭发射般的业绩增长,充分诠释了这一历史规律。

  必须要指出的是,这样的业绩增长固然不乏企业家才能的作用,但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制度改革的先后次序。 前者或可以带来企业效益的稳步提高,而后者所带来的时间差优势,才是业绩瞬间爆发的根本原因。

  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大体如此:制度、技术、人才等因素所带来的爆发性增长,只能够出现在短期内,随着制度、技 术被模仿,人才却无法大量被复制,企业的发展速度和盈利状况迟早会回归到社会平均水平。

  石家庄造纸厂从地方明星企业,一下子试图成为全国性的企业集团,但却瞬间陷入崩溃,正是因这一规律的作用。首 先,体制改革先后所带来的时间差优势,在马胜利出山的几年后已经不复存在;其次,企业并没有铸就核心竞争力,市场初创 伊始的简单技术创新,极易被后来者所模仿;第三,马胜利自身的企业管理才能不具备可复制性,区域性成功经验很难大规模 推广。

  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制度首创优势回归,其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越是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这一回归速度就越快;而越是市场制度建设落后迟缓,这一回归速度也就随之而被拉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再来回顾改 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就会发现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

  一方面,第一代企业家多数历经兴旺至极到瞬间崩溃的巨变,其间的兴衰荣辱的确令人感慨万千;但另一方面,如果 前辈企业家的确是以民族振兴为历史己任,那么他们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坎坷而感到欣慰。因为初创者由盛及衰,不仅没有意 味着国计民生的败落,恰恰相反,这是民族振兴和历史进步的必然结果,是市场体制建设逐步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是整体国 民福祉获得提升的必由之路。只是对于具体的当事人而言,这样的结果或许多少显得有些悲凉罢了。

  展望未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时代的发展变迁让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充满故事性的历程,那些浓墨重彩般的人物形象 已经很难再现。然而,恰恰是在这个故事性逐步淡去的商业社会,市场的灵魂才真正获得了升华。

  □马红漫(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温故知新

  马胜利街头卖纸

  10月12日下午,石家庄市北道叉立交桥下,围着一些人。一看,原来是著名的“马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厂 长马胜利和该厂几名职工在这里卖纸。据说已经卖了好几天了。

  “我要10卷白皮纸!”“我要20卷妇女卫生纸!”“我还想多买点……”马胜利笑呵呵地答对顾客。

  “喂,我说‘马承包’,你们厂的白皮纸才卖1角5分1卷,是不是赶赶形势,过几天又涨价?”省第二印刷厂的郭 春梅提出疑问。

  马胜利摇摇头:“不会。”“那你有什么根据?”“我们现在采用了废纸脱墨新工艺,成本降低了。纸包装改成塑料 包装,标牌用纸改为白皮次纸,薄利多销……”马胜利说。

  纸卖得很快,人们拿着纸高兴而去。

  马胜利街头卖纸———摘编自温故知新10月12日下午,石家庄市北道叉立交桥下,围着一些人。一看,原来是著 名的“马承包”———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和该厂几名职工在这里卖纸。据说已经卖了好几天了。

  “我要10卷白皮纸!”“我要20卷妇女卫生纸!”“我还想多买点……”马胜利笑呵呵地答对顾客。

  “喂,我说‘马承包’,你们厂的白皮纸才卖1角5分1卷,是不是赶赶形势,过几天又涨价?”省第二印刷厂的郭 春梅提出疑问。

  马胜利摇摇头:“不会。”“那你有什么根据?”“我们现在采用了废纸脱墨新工艺,成本降低了。纸包装改成塑料 包装,标牌用纸改为白皮次纸,薄利多销……”马胜利说。

  纸卖得很快,人们拿着纸高兴而去。

  ———摘编自人民日报1988年10月14日第2版《马胜利街头卖纸》

  那时流行

  “一包就灵”

  流行时间:上世纪80年代中期

  流行指数:★★★☆☆

  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 ”。

  1987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国已有80%以上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签订了承包合同。第一轮承包过后 ,从表面看,大部分企业也都有了显著成效。

  不过,也有人提出,片面宣传“一包就灵”,忽略了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千差万别的情况。

  这种承包制度的缺欠是,承包人为了眼前利益,忽视了企业发展的基础工作,特别是产品的开发,在发展中搞了不少 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注重产值忽视技术改造,企业的竞争地位明显下降。

  后来,由“一包就灵”,又衍生出许多类似词汇,比如,片面夸大股份制作用的“一股就灵”;认为只要敢卖、敢送 ,就能使企业起死回生的“一卖就灵”等等。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