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风渠:欲变身郑州秦淮河(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0:13  郑州晚报
东风渠:欲变身郑州秦淮河(图)
一渠清波,东风渠承载着人们对郑州这座城市的无限依恋。

  东风渠,原是1958年春,郑州人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开挖的一条引黄灌溉渠,后成为市区和近郊的主要泄洪排污河道。曾几何时,“一臭若干年”是郑州市民对东风渠的唯一评价。作为郑州市少有的一条水渠,东风渠经历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时期,那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她的旧貌是怎样更换新颜的吧。

  晚报记者 苏瑜/文

  晚报首席记者 贾俊生/图

  记忆中 这里曾是原生态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郑州市区的北部边缘大致在现今的黄河路一带,黄河路以北包括现在的农业路、东风路、北环路几乎全是村庄、农田,一片乡野风光。东风渠就位于北郊这一区间。

  “东风渠花园路段的‘船闸’处是我们最常去、最爱玩的地方,也是玩得最开心的地方,虽然从市区走到那里大约要一个小时,但我们总是乐此不疲。”在郑州生活了近50年的“老郑州”鲁瑶刚提起当年的东风渠,很是兴奋,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时代。

  “初识东风渠大概是在三四十年前,那时爸爸在北郊的‘五七干校’学习劳动,当时还只有十来岁的我就在星期天和同院的小伙伴去那里,说是看望爸爸,其实是喜欢到郊外玩。在城区长大的孩子对郊外乡野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每次我们都兴奋得不得了。而每次去,都要途经郑花路一个叫‘船闸’的地方,那里的一条‘大河’总是令我们乐不可支,可以在岸边的树上逮知了、掏鸟蛋,可以在草丛间扑蝴蝶、采花草。热了就脱个精光跳进水里撒欢,还可以在水边淤泥石缝草窝里摸鱼虾、泥鳅、螺蛳和河蚌。虽然收获不大,但玩兴盎然。眼瞅着大人们用拦网捕到恁多一尺多长、活蹦乱跳的大鲤鱼,我们真是又兴奋又羡慕。”

  那时鲁瑶刚和伙伴们只顾着玩,连“船闸”所在的“大河”名字都没来得及打听,直到后来稍大些,才知道这条好玩的“大河”叫做东风渠。

  为建渠 人拉肩扛全义务

  那时鲁瑶刚更不知道,东风渠建成于上世纪60年代初,是一条人工开挖的渠道,主要用于引黄灌溉郑州北郊的农田。渠首五孔库闸,建在原邙山区花园口镇岗李村东北,往南与索须河、贾鲁河交汇,至市区白庙折向东南,在管城区穆庄北入七里河。干流原长42公里,渠道建成后,因是一项浩大的相互配套的系列工程,根据当时的形势,总称为东风渠。

  “当时郑州市的各个单位都抽出人来挖渠,非常辛苦。”据参与义务劳动的某单位负责人董老先生回忆,工程大概是1958年春天开始进行的,那时没有挖土、运土的机械可用,工人、郊区农民、解放军官兵、机关干部、学生等分段、分片包干,用铁锹挖土,用手推车、架子车或抬筐运土,挖到深处遇上水,就用水桶挑,有的还用洗脸盆一盆一盆往岸上传递。有关重点闸、桥、穿越河道的工程,由省、市几个建筑单位不计利润承担施工。整个工程持续了两年左右。

  太缺水 河渠变成“龙须沟”

  东风渠曾于1960年、1961年两次试放黄河水,由于泥沙淤积,造成两岸土地盐碱化,不能继续使用。1962年起,只好将索须河、贾鲁河以北渠道予以废除。渠首从臬村闸处开始,全长也只有19.7公里。正是因为水源问题难以妥善解决,所以年代久了,泥沙淤积,部分渠段慢慢就开始废弃,加上后来又疏于管理,生活垃圾堆积,致使渠水混浊,泥沼淤岸,野草蔓生,蚊蝇滋生。

  据在东风路18号院居住的60岁的田女士回忆,当时不光东风渠如此,因为城市排水排污设施跟不上,致使很多地方都有大大小小的臭水沟(明沟)。“比如大铺村内,文化路两旁等,这些明沟都通往东风渠,我女儿上小学(文化路一小)的时候,我就非常担心她的安全问题,每天出门,都千叮咛万嘱咐的。”

  “东风渠大概是在70年代中期开始变臭的,主要原因是附近村庄和居民区用来排污的明水沟都通往这里,再加上周围居住的人越来越多,生活垃圾堆积,渠水长年散发一股难闻的气味。”徐寨村村民申进英回忆说,“不过它的灌溉功能并没有丧失,村子里种稻还是引渠里的水,因为水虽然臭,还是很‘肥’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