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水路:由遗憾到靓丽的嬗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1:20  郑州晚报
金水路:由遗憾到靓丽的嬗变(图)
现代感越来越浓烈的金水路。

  这是一条贯通东西的大道,虽然它不是郑州最宽阔的路,却被人们称为“河南的长安街”。

  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军区、黄委会……这些重要的机关就坐落在它的旁边。

  这是一条有着好听名字的路,因位于金水河边且与河平行而得名。1956年,国家建委批准郑州市规划总图时定名。40多年来,人们走在这条路上,留下最深记忆的,起初是路两边参天的法桐,改革开放初期是鳞次栉比的酒店。在21世纪到来时,拆墙透绿使得这条绿色景观大道更加展现出现代都市风情。而在2008年,这里又将再次“变脸修身”,成为省会郑州的一张名片……

  晚报记者 杨观军 苏瑜/文 马健/图

  历史揭秘:郑州的“外滩”成为遗憾

  今年66岁的园林退休职工高秀兰,1975年被调往紫荆山公园工作。因为冬季下班天已黑透,街上灯光又很暗,她经常把花园路错当成金水路,往往要走好远之后才能“迷途知返”。“那时郑州的街道没什么个性化建筑,尤其是花园路和金水路,路两旁都是参天的大树,天一黑,看起来没什么太大差别。”

  也许高秀兰不知道——其实很多郑州人都不知道,金水路天生就与别的路不一样。这个依金水河而建而名的路,有着“高贵”的血统,像是流落凡间的“布衣王子”。

  见证人是郑州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副研究馆员刘均一老先生。早在2000年,提起金水路“出身”的那段历史,从1953年就参与郑州城市规划,被人们尊称为“活字典”的刘老,就曾无限感慨地说:金水路要按当时的规划建,那一定是很漂亮的,当初可是参照上海外滩规划设计的……

  据刘老回忆,因省会1954年10月要从开封迁郑,从1953年起,就开始围绕这一迁移搞郑州市的城市规划了。“一五”郑州城市规划是在两位前苏联专家穆钦和巴拉金的指导下完成的,其基调为花园式城市。当时的郑州市副市长史隆甫还从上海请来了一位城市规划专家——程壬总工程师,他在规划金水路时,看见波光粼粼的金水河,便想到了上海市政府大楼前的黄浦江、外滩。于是,他眼睛一亮,一个颇具外滩风格的金水路规划就形成了。

  路北边是庄重、典雅的省府机关办公楼,而路南边沿金水河则建成滨河绿化带。“船在河中走,人在岸上行,绿树掩红花,鱼翔听鸟鸣”。规划的是多么美妙啊!

  可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美妙的规划永远停留在了图纸上。

  从1953年10月11日,金水路开始修建铭功路至医学院广场一段泥结碎石路面——1954年向东延至经三路——1955年再向东延至燕庄桥。后经多次改建,一度装饰的花坛没了,全线变成“一块板”路面。只是1994年“四桥一路”的建造,为其增添了一抹现代感。

  它在历史匆匆的脚步声中显得落伍了

  1997年,是郑州城市环境建设大行动的开始,目标是让郑州“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郑州开始变美了。人们欣喜之余却又发现:金水路却落伍了。即将步入21世纪的金水路在日益繁华的同时,其环境和交通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省会这一窗口地区的形象。

  先说建筑,沿路两侧的建筑有相当数量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设的,风貌单调、破残较多。建筑立面缺乏协调、统一,建筑密度较大,尤其是沿街违法建筑,临时建筑封闭了空间,割断了街道和庭院的关系。低品位的门店充斥街头。

  再说绿化,由于建筑物密度较大,挤占了绿化、美化空间,沿街大部分单位都达不到规定的绿化率指标。虽然金水路因种植法桐而形成绿荫大道,但是,那只是抬头看见的绿色,如果平视,则看不到多少绿色,树种单一,缺乏色彩,没有营造出错落有致的视觉美感……

  曾于1992年至2003年间历任郑州副市长、代市长、市长的陈义初在接受采访时说:“现代化不是以高架桥和高楼大厦为标志。对于一个城市而言,交通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郑州这个省会城市比较特别,省市两级政府机关分别位于东西,这样一来,东西的畅通尤为重要。”

  历史给我们留下了遗憾,但我们没有理由让它永远遗憾下去。在20世纪末的最后几个月的时间里,省、市领导决定综合整治金水路东段,从而奏响了拆墙(房)透绿的“东进序曲”。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