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燕庄:田埂间崛起的郑州曼哈顿(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1:27  郑州晚报
燕庄:田埂间崛起的郑州曼哈顿(组图)
穆青题字的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亭。

燕庄:田埂间崛起的郑州曼哈顿(组图)
正在兴建的郑州“曼哈顿”建筑群。

  燕庄,曼哈顿,两个词语之间似乎没有任何关联,而在燕庄人眼中,一个代表了从前,一个代表了未来。

  40多年前的燕庄,是一望无际的麦田,因毛主席视察而声名鹊起;十几年前的燕庄,是鳞次栉比的房屋,以出租房闻名郑州;而今天,燕庄有了一个新的名字——郑州“曼哈顿”,一个即将崛起的金融中心,燕庄,以自己独有方式破茧成蝶。

  晚报记者 王战龙 实习生 李楠/文 晚报记者 白韬/图

  1960年

  “毛主席来到俺们村!”

  1960年5月11日,台历上普通的一天,却让燕庄人铭记心中,因为那天,村里来了个大人物——毛主席。

  其实早在5月11日之前,已经有消息传开,说是有个大干部要来视察燕庄农业。当时的燕庄隶属祭城管理区,下辖黑庄、聂庄、沈庄、司家庄、黑朱庄5个自然村,麦浪滚滚,与周边村子相比,农业发展相当不错。

  “那天一大早,俺们村的干部就被组织起来,挨家挨户通知村民,不要四处走动。随后,开始有警戒人员进到村里。”当时村支书吴玉山的儿子,现年60岁的吴东方回忆,那年他才12岁。

  下午的时候,几辆黑色轿车停在了田边,从车上下来几个领导模样的人。村支书吴玉山被叫了过去,其他人站在离车队几十米远的地方等候。

  “啥大人物来了?”田间干活的农民纷纷交头接耳,随着神秘来客身影的渐渐清晰,“主席?是毛主席吗?真的是毛主席,毛主席来到俺们村了!”人群骚动起来。

  在当时的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等人的陪同下,毛主席考察了燕庄的农业发展情况,半个小时后离开。站在燕庄麦穗初吐的田地里,主席曾与村支书吴玉山有过一番简短的谈话。据吴玉山的回忆及后来新闻报道,当时的谈话内容大抵如此:

  主席问:“麦子收了种什么啊?”吴玉山回答:“蜀黍”。主席追问:“蜀黍是什么?”吴玉山两手一比,笑着对主席说:“这么长的玉米。”

  主席指着旁边的田地又问:“那边地里种什么?”吴玉山说“水稻”。主席惊讶地说:“这里还能种水稻?还是一麦一稻好。”

  主席“一麦一稻”的指示,彻底改变了燕庄的种植模式,燕庄人开始了“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生活,收完麦子种水稻的模式也一直延续下来,直到最后一块田地的消失。

  现在,郑州市金水大道边,许多当年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独留一座穆青亲笔题写的“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亭”的亭子,记载着一代伟人的足迹,也见证了毛主席曾亲自下麦田慰问老农这一难忘的瞬间。

  上世纪80年代 “走,到燕庄租房去”

  燕庄其实早有名气,传说明朝时,皇宫一内卫侍臣燕氏在此筑有一座花园,后因犯法被满门抄斩,花园荒芜,人们陆续迁此安家。因燕氏花园在先,遂取名燕庄。

  毛主席视察后,更使得燕庄名声大振。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紧临燕庄,一座新建的贸易货栈兴起,给了燕庄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谁也不曾料想,贸易货栈几乎改变了燕庄之后近20年的发展走向。

  “刚开始,汽车配件会等各种交易会频繁召开,有先见之明的人就摆张桌椅,专门租赁展位给外地客商。”吴东方回忆。而南来北往的客商拥到这里,货栈周边零星的旅店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多的人流。无店可住的商人把眼光盯向了邻近的燕庄,他们开始敲开村民的家门,希望能住在他们家中,并像旅社一样支付每日住宿的费用。燕庄人看到了“钱景”,一块简易的牌子,写着出租,几块木板、一床被子,3元钱一晚上,燕庄式家庭租赁业就此起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到燕庄求租的人越来越多,租房者已不仅限于那些商人,越来越多的是一些为了理想而来郑州寻梦的人。这里离中心城区并不太远,更重要的是租金低廉,因此颇受青睐。

  流动人口潮水般拥进,狭小的房屋已经无法容纳,燕庄人纷纷开始筹钱建新居,从开始的省吃俭用到后来发展到专门贷款建房,房屋扩建潮在此后20年不断涌现。一层变两层,两层变三层……

  人们将当时燕庄密集的建筑拥挤程度形象地描绘为“牵手楼”“接吻楼”,房屋租赁价格也从开始的三五元,发展到100多元、200多元不等。吴东方的三儿子辞去了社队企业的工作,回家专职搞房屋租赁。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