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出震后心理阴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1:27   SMG《深度105》
走出震后心理阴霾
董玉飞

  SMG《深度105》2008年11月9日播出:天下事——走出震后心理阴霾,以下为节目内容。

  【演播室1】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电视评论节目《深度105》。2008年10月3日,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被妻子和同事发现,他在自己宿舍的床架旁,用一条细棉绳结束了自己年仅40岁的生命。这样一位灾区基层干部的自杀,一下子震惊了全国。董玉飞曾从大地震的废墟中自救,后来还帮助上百人逃生,而在灾后5个月时却又选择以这样的方式离开。从地震到自杀,一百多个日日夜夜,他都历经了什么?他的死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实况】(记者和黄新清一起走进村子)

  黄:我以前跟他住一个房间的。

  记:你以前跟他住一个房间的?

  黄:对啊。

  记:住了多长时间?

  黄:总共住了好几个月吧。

  【解说】由于北川县城被毁,现在北川的工作人员都集中在临近安县的安昌镇办公。黄新清是北川县农办的驾驶员,由于经费紧张,农办的工作人员一同租住在这个既当办公室又当宿舍的农房里,几乎形影不离。直到事发前的一个月,董玉飞才拥有了独自的房间。

  【采访 黄新清】

  这张床就是董主任生前住过的床,他住的床。他睡在楼上。二楼,对。

  【解说】这里,就是董玉飞生前最后的居住地。10月3日下午三点半左右,他借助一张不到一米高的床和一根细棉绳,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实况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 黄新清】

  他住这个房间,我就住这个房间。他的床以前就放在那个位置,这是他的办公桌。当初我回来的时候,他就这样,头朝这个地方,躺在这个地上。

  记者:这还看出有血迹。

  答:这不是血迹,他当时熬的中药,当时他在这个地方熬的中药,我回来的时候看到中药熬好,但是他人就躺在这个地方,她老婆在这个地方,在这个位置差不多,滔天大哭吧。

  【解说】董玉飞生前患有前列腺疾病,平时都是自己煎中药。北川县政府临时转到安县安昌镇后,由于房屋紧张,多数公务员过着"集体生活",夫妻都难以住在一起。董玉飞的妻子李曌在北川县农业局临时办公点上班,平时也住在那里,夫妻俩很少见面。这些东西是董玉飞的遗物,而他的书桌上仅有一本书籍,书名叫做《心态决定命运》。

  (黑转)

  【解说】今年刚满40岁的董玉飞,震前是北川县农业局局长兼书记。5.12大地震中,他失去了自己的独生儿子。地震时,他不顾个人和家人安危,抢救转移出了120多名被困群众。由于北川县原农办主任在地震中遇难,董玉飞从农业局调到农办当主任。6月30日,董玉飞还被绵阳市评为"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在同事们眼中,董玉飞人很幽默,以前经常爱讲笑话。但大地震后,一切都变了。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 黄新清】

  每天吃完饭回来,他自己把门就关了,我有时候想找个借口过去敲敲门,我说需要什么,他说谢谢兄弟,我现在什么都好。他作为我的领导,我也不好意思打扰他,后来搬到这边,他就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 曾国和】

  他不是那种内向的人,他本来的性格不是内向的人。

  【解说】自杀前一段时间,董玉飞曾经因病住院治疗。10月3号那天,他突然提前返回临时驻地。在农办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曾国和正在打电话,董玉飞笑着向他招了下手,随即离开。曾国和没想到,这竟成了他和董玉飞的最后一面。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曾国和】

  基本上他爱人先我一步,大概就不到一分钟,她先进去(董玉飞房间)的。我就跟着她后面马上进去的,我们是爬梯过去的。

  记者:你进去以后看到当时是个什么样子?

  曾:我当时看见他爱人把他搂在怀里,然后我过去的时候,他头部和手,两只手(的温度)比体温要低一些。

  【解说】董玉飞夫妇俩的办公地点相距最多20分钟路程,但李曌很少去丈夫的临时宿舍。10月3号下午,当她按照董玉飞的要求来送衣服的时候,由于门锁着无人应答,只得与曾国和爬梯子进入,没想到看到的却是丈夫的遗体。记者试图寻找李曌,但单位同事说董玉飞去世后她还没有来上过班。

  【演播室2】

  一位县农办主任,一位抗震救灾英雄模范,一个曾经幽默乐观的人,面对着这样一个人,我们很难想像,从大地震中的死里逃生带头救人,到最后选择自杀,到底是什么改变了董玉飞的人生态度?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董玉飞做出轻生的决定呢?

  【解说】(北川地震画面叠画文件)这是震后北川每名幸存的干部必写的"抗震救灾纪实",5月12日大地震发生时,北川县农业局的二层办公楼当即垮塌,逃过死亡的董玉飞从废墟中爬出,马上开始组织职工自救,他的文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曲山东小倒塌,职工子女只有两人出现。"而曲山东小,正是他13岁的儿子董佳昕生前上学的地方,但董玉飞并没有赶往曲山东小,而是和其他同事赶到了北川中学救援,此时文中又出现这样一行文字:"到北一中时,有人告诉我曲山东小已救出学生……"字里行间,董玉飞只字未提自己的儿子,只是化成了一串省略号。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 黄新清】

  他有没有跟你透露过对于儿子的一些想法?他没有对我讲过,没讲过对于儿子的事情。

  【解说】董玉飞死后,人们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封遗书,遗书是留给他的弟弟董卓锴的。

  【采访 曾国和】

  上面就说他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太大,主要的内容就是这个,他开篇除称呼以外,然后第一句就是这样写的,我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太大,就这样说的。

  【解说】在北川县农办,董玉飞的办公桌仍未清理,最后的工作印迹,是他在10月3日第57期的《重建专报(农房)》上的批注。10月3日,也正是董玉川离开人世的那一天。据了解,这里只是董玉飞的办公地点之一。5·12大地震后,董玉飞一共身兼五职:农村工作办主任、农房重建办主任、救灾办主任、新农村建设办主任,还有协助群众安置办工作。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黄新清】

  有时候我们坐车的时候,他在车上都在为了当天什么会议啊写材料,车上都在写。

  【解说】在大地震当中,北川县的干部一共有466名遇难,占震前干部总数的23%,震后幸存干部的工作量增加了不知多少倍。一位北川的干部说:"在灾民眼里我们是干部,在领导眼里我们是干活的,谁都没把我们当灾民看。"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曾国和】

  我本人工作压力就特别大,真的。可以说在双休日之前,按照县上口头传达就说,每周可以休息一天,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就是疲劳战,从地震到他(董玉飞)死亡之前几乎就没有什么休息时间。没有双休日?基本上没有什么休息时间。

  【解说】2008年9月24日,由于连日暴雨导致大规模泥石流灾害,北川受灾群众刚刚住进的临时板房又有很多毁于一旦,暴雨损毁的房屋超过上万间,这给董玉飞主抓的农房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打击。曾国和认为,沉重的丧子之痛,巨大的工作负担,得不到缓解的内心压抑,最终压垮了身高1米80的壮汉董玉飞。

  【采访 北川县农办工作人员曾国和】

  我就说如果说的话,我不是考虑我的父母子女,我也可能在他之前(自杀)都有可能。确实他肩负的责任太重了,真的太重了,我能理解,他那种行为我是理解的。//安昌镇的老百姓有句话说得好,他说我们就是“丧家之犬”,说得好。

  记者:你们自己有这种感觉吗?

  曾:有,至少我个人有这种感觉。其实就我们现在生活来说,对我们不是享受,我觉得是一种责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