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说】光绪的两位妃子是瑾妃和珍妃,二人是亲姐妹,但相貌、性格却大不相同。貌美端庄的珍妃一入宫,就如同一枚石子投入一潭死水,她对光绪的同情和体贴,激起了光绪对未来的憧憬和热情,同时,也引发了他要在政治上摆脱束缚、有所作为的欲望。
【同期声】谢俊美 清史专家
她聪明活泼,也了解了很多国外的情况,另外光绪皇帝很年轻,又喜欢要上进,所以就很接近了。
【解说】光绪临朝亲政后,53岁的慈禧表面退居颐和园颐养天年,实际上权势依旧。慈禧规定,每隔一日,光绪必须亲往颐和园向她汇报政务,听她训示,遇有重大事情更得随时请示。光绪的政治抱负不能得以实现,精神更为抑郁。
【实况】甲午战争
【解说】光绪21年,也就是公元1895年,由于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与日本订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知识分子,提出变法的主张,以挽救国家危亡。光绪皇帝于1898年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强调博采西学,推行新政,这就是戊戌变法。对于变法,慈禧一开始并不反对,但随着利益格局的重组,慈禧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同期声】沈渭滨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 光绪朝主持人
光绪在新政的过程中,把慈禧喜欢的这一批大臣开掉,因为慈禧在还政光绪的时候说过,以后凡是两品以上大臣的任命、进退,你必须向我请示。//这对慈禧来说,打击太大。她感觉到我明确跟你讲了,你不告诉我,你随随便便把他们开掉,你把我放在什么地位。
【解说】与此同时,那些守旧的权贵重臣害怕光绪的改革会触动他们的地位,纷纷投靠慈禧,并竭力挑拨他们的关系。慈禧也深恐变法的成功会影响到她的地位,支持变法的态度开始动摇,双方的矛盾开始激化了。
【同期声】谢俊美 清史专家
西太后讲过一句话,今天使我不欢,我让你终生不欢。这句话不是光是针对那些举人、进士的,也包括光绪皇帝。你不让我高兴,我一定不让你高兴。
【解说】1898年8月,变法运动最终被镇压,康有为、梁启超出逃,清政府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杀害了谭嗣同、杨锐等"戊戌六君子"。慈禧重新出面训政,光绪本人也被软禁在紫禁城四面是水的瀛台孤岛上,他的政治生涯到此结束了。
【同期声】沈渭滨 国家清史编纂工程 光绪朝主持人
把他囚禁在瀛台,10年,关了10年,只是作为傀儡,上朝的时候配在旁边坐一坐而已,坐好以后马上囚禁起来。
【解说】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带着光绪皇帝仓惶出逃,相传她临行前还不忘处置珍妃,命令太监崔玉贵把珍妃推到宁寿宫外的井中。当光绪得知珍妃的死讯以后,精神崩溃,旧病复发,日趋严重。
【同期声】谢俊美 清史专家
珍妃死她就很残忍,杀珍妃就是杀给你光绪看,你喜欢她,我就把你干掉,所以光绪皇帝一路上就闷闷不乐了,很沉闷了,自己心爱的妃子保不住,这个皇帝很可怜嘛。
【解说】既然光绪的身体已是江河日下,如果慈禧是主谋,那么为什么她还要多此一举,再去谋杀光绪呢?根据一些晚清笔记中的说法,慈禧太后病危期间,惟恐自己死后,光绪重新执政,推翻她一手制造的种种冤案,于是令人下毒手将光绪害死。
【同期声】谢俊美 清史专家
启功曾回忆说,他官居礼部尚书的曾祖父,曾看见一个小太监给光绪端去一碗塌喇(酸奶),询问后小太监说是慈禧赐给光绪的,不久后就传出了光绪驾崩的消息。
【解说】尽管如此,在塌喇中下砒霜毕竟还是缺乏直接的证据。而在历史上,对于谋害光绪的凶手还存在其他的观点。1910年,英国人濮兰德和白克好司根据他们得到的一批"宫廷秘档",写就了轰动中外史学界的《慈禧外传》,书中,他们推断清宫大太监李莲英等人,惟恐慈禧死后光绪清算他们的罪孽,于是在慈禧死之前先把光绪害死。而慈禧的第一侍从女官德龄也在她的著作《瀛台泣血记》中表达了相同的观点。
另一个备受怀疑的人,则是袁世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一书中曾谈到,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时辜负了维新派的信任,在关键时刻出卖了皇上。袁世凯担心一旦慈禧死去,光绪决不会轻饶他,所以就借进药的机会,暗中下毒,将光绪毒死。
【同期声】王汝丰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袁世凯的说法有道理,但也有疑点,他当时不再宫中,加害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种种的说法都需要更有力的证据。
【解说】如今,在西陵界内崇陵阴冷的地宫里,身边陪伴光绪的,是他生前并不喜欢的隆裕皇后。光绪被证实为急性砒霜中毒而死,使他的死因之谜被揭开了一半,而另一半,凶手到底是谁,还有待后人的探寻。
【演播室2】我们的记者了解到,光绪死于急性砒霜中毒这个最新的发现,将会编入我国正在编纂的清史中,将来还会形成专著出版,详尽记录这次研究工作的全部过程和数据资料。而至于到底是谁谋害了光绪,相信随着科技手段和研究水平的进步,一定会有真相大白的那天。
编导:金佳睿、李雁杰
摄像:韩展、李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