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开创集贸市场的老工商(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1:45  郑州晚报
开创集贸市场的老工商(组图)
贾常先任郑州市工商局局长时接待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任仲林。

开创集贸市场的老工商(组图)
贾常先任郑州市工商局局长时接待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任仲林。

  贾常先任郑州市工商局局长时接待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任仲林。

  “城市城市,没有市,哪来的城?”贾常先,这位亲历和见证了郑州市场繁荣发展的老工商局长,谈起郑州各类市场时感慨说,这个道理现在谁都懂,但在改革开放初期,很少有人想明白。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改革开放从农村发端。郑州也不例外,农民在自家的责任田里重新燃起生产的激情。到1983年,绝大多数农民生产出了一家人都吃不完的农产品,他们渴望将这些粮食、蔬菜拿出去交换成其他生活必需品;还有一批能工巧匠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渴望进城务工、经商。

  虽然中央已连续发了几个“一号文件”,讲的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而且“国营主渠道”之外的市场,已摘去非法的“帽子”,拥有了合法地位,但这些市场不但零散,而且地位低下,农民只能在小街道里卖些菜肉禽蛋,小鱼小虾,登不得大雅之堂,城市还派出专门人员对他们进行“盯防”。

  不少城市已经提出“打开城门迎农民”的口号,难道郑州还要“闭关锁城”吗?1983年调入郑州市工商局工作的贾常先陷入了深思。

  一个看似偶然的事件,让贾常先最终促使郑州打开城门。

  晚报记者 杨观军 程国平/文 马健/图

  雨中卖菜老农刺痛了他

  1984年夏末的一天中午,暴风裹挟着急雨骤然而至,行人纷纷向家中急赶,贾常先却叫上司机说是要出去。司机很不解:“人家都往家里跑,要吃饭了你还出去干什么?”

  贾常先来到位于中原区的友爱路集贸市场,那里沿街一溜货摊在风雨中无遮无掩,墙根和树下蜷缩着披着麻袋和床单的农民商户,风雨中冻得瑟瑟发抖。

  突然,一阵稚嫩的哭声传来。贾常先看到一名六七岁的小女孩跟随在一位70多岁的卖菜老人身后,正冒雨向中原路方向走。老人打算将小姑娘送进邮电所避雨,但刚跨进门就被工作人员制止:“里面不能进人。”而此时的邮电所里,站满了避雨的市民。

  看到这里,贾常先心里酸酸的:“难道农民就该受到这样的歧视吗?”更让他觉得不是滋味的是:几千年了,商品交换还是露天中的地摊形式,这与国家正大力提倡的经济振兴的时代是多么不适应呀!

  此情此景让他下定决心:建农贸市场,欢迎农民进城。

  市工商局开始给市委、市政府写报告,并建议财政没钱可以号召商户集资。

  三大集贸市场同时开建

  贾常先带头集资500元,个体商户踊跃响应,一周内便集资18万元。短短两三个月时间,一个长一公里多、拥有近千个摊位的友爱路大型市场建成。改建后的友爱路市场一年营业额由300多万元增加到3000多万元,国家税收和市场管理费也都成倍增长。

  此后,郑州市委市政府敲定,在全市利用一些次干道兴建一批集贸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花园路、老坟岗、中原三大封闭式集贸市场开建。

  贾常先坐镇指挥。三大市场总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按照工程技术部门的核算,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资金也没有着落。然而,当时市财政资金紧缺,一分钱没给。贾常先仍然采用了老办法:借梯子上楼,动员个体商户和农民集资。

  建集贸市场,有个自己的“家”,是商户梦寐以求的事情,所以资金很快筹够。而且这件得民心、顺民意的事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从建筑材料到建筑队,几乎所有的单位都开了绿灯,驻郑部队和一些单位的职工主动到工地支援。“当时三大工地个个都像战场,干得热火朝天。”至今,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贾常先还是很激动。

  三大市场建成后,吸引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众多个体工商户,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国家工商总局很快将郑州市的经验在全国推广,时任国家工商总局局长任仲林三个月内两次来郑州,并亲自为市场的开业剪彩。

  1986年12月20日,人民日报刊发由新华社记者采写的长篇通讯《进城农民赞工商局长》,对郑州市大力发展集贸市场,敞开胸怀让农民进城的做法给予了肯定和赞扬。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