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3:07  郑州晚报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组图)
2002年8月1日,陈义初到即将开业的北京华联视察。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组图)
2006年,陈义初出席首届豫商大会。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组图)
二七商圈灯火辉煌。

陈义初和郑州的不解之缘(组图)
20多年过去了,出生在上海的陈义初把郑州当成了家。

  “二七广场的电动扶梯好久都不运转了,为什么?当初建造的时候,运转费用是包括在内的,即使坏了也该修啊!”

  虽然从市长的位置上退了,虽然从省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也退了,但他还是有浓浓的郑州情结。

  3月11日上午8点半,记者按时来到陈义初的办公室。面前的“陈市长”,放松地坐在沙发上虽然头发稀疏了些,但衣着还是那么精致,话语还是那么精练,讲的内容和在市长位置上时一样实在。

  “我在郑州做副市长、市长10多年,都可以用数字对比来显示。但我觉得还是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亲历,来说说发生的事情吧。具体的数字,相信有关职能部门在回顾改革开放30年时,一定会梳理和公布的。”

  陈义初说,这10多年,做了很多事情,但功劳不是他个人的,归根结底,是改革开放做支撑的。没有改革开放,经济就不会有大发展,财政收入就不会有大增长,很多想为老百姓办的事情都办不了。

  晚报记者 杨观军 程国平/文 马健/图

  省委书记发话:别争了,让他到中央党校学习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我才33岁,当时自己和多数人一样,只晓得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了,知识会有用了,根本想不到我们的社会会发生现在这样翻天覆地的巨变。”1968年从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到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任技术员的陈义初,回忆起30年前的事情感慨万千。

  其实,以后关系到他一生命运的几次机遇的到来,同样让他没想到。

  在干部“四化”的机遇中,踏实肯干又有知识的他,从1981年9月任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副厂长、副总工程师,到1983年6月任厂长、总工程师,才仅仅两年时间。1984年,开封市领导拟让他任市总工会主席,文件和讲话稿都起草好了,但工厂老书记不放他这个爱将,当时,开封拖拉机电机电器厂属部属企业,省机械厅代管,官司就打到了省里。主管工业的副省长秦科才把这个问题给省委书记刘杰汇报了,刘书记觉得,两家争着要一个干部,这个人一定是人才,于是做出了一个对陈义初今后人生至关重要的决定:送他和另外三位同志一起去中央党校培训学习。

  谈起从1984年到1986年7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培训部的学习,陈义初感慨:那可是脱胎换骨的改变。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基础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的经济管理理论、党的执政理论。他的知识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从一个技术性干部转变为一个可以适应高层面管理的干部。

  又是两年时间。陈义初1987年1月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副厅级),到1988年8月任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机会再次垂青于他。1992年,筹备河南省科学大会时,他主要参与大会文件的起草工作。他的专业和敬业,给省长李长春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于是,1992年6月,他被任命为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兼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组书记。

  由此,陈义初开始了大展宏图的郑州市市长的任职之旅。

  施政:政府创造环境和保障民生

  1992年以前,我国的改革进程一直被姓“社”还是姓“资”困扰着。真正的变革是从1992年邓小平南巡以后开始的,他的“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的论断,给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画上了句号,开阔了视野的人们开始一门心思进行经济建设。这也给陈义初那届郑州市的领导班子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1992年以前,“改革”在郑州还显得风平浪静,基本以国有、计划为主,纺织厂、工程机械厂、上街铝厂等国有企业仍然有着显赫位置。

  陈义初1996年11月任郑州市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代市长,1997年3月任郑州市市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市长。当时人们叫他“还债市长”,投资失败的中原制药厂欠了世界银行几十个亿的贷款要还,郑州市合作银行要改制,财政压力太大了。

  陈义初在还债的时候,也在深深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政府发展经济,难道就是直接做企业?市场的事情为什么不让市场去做?政府究竟应该把主业放在哪里?

  经营城市的概念是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必然。政府创造环境,好的环境就有好的形象,好的形象就是生产力。政府保障民生,民生保障了,社会就稳定一个时期,坊间曾有这样的评论“陈市长抓市容抓得好,抓经济并不出色”。

  陈义初显然不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他的执政理念是“政府主要是为企业创造环境,绝不是直接伸手将企业管起来”。

  陈义初说,只有城市的软硬件条件都上去了,才会引来大的投资项目,也才会让本土企业更好更迅速地发展起来。宇通、三全、郑州日产这些本土知名企业都是在那个时期成长起来的。

  此外,陈义初在位期间,正是郑州商战先闻名全国、后又归于沉寂的时期,通过重新布局郑州百货业,引进丹尼斯这样的台资企业,让郑州市民认识了更多的国际名品。就生活品质来说,郑州市民的品位迅速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档次。

  1999年1月,陈义初再次当选为郑州市人民政府市长。在就职演讲中,他饱含深情地说:“我期望的目标是……适龄青少年都能够背起书包,走进课堂,充分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劳动者能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无愧地承担起对家庭和社会的义务;老年人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温馨、幸福地安度晚年,让每一个生活在郑州的人都为郑州的发展而骄傲。”

  感慨:一生建一个飞机场不容易,我建了两个

  1998年8月28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落成典礼上,一市之长陈义初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话未出口便热泪盈眶,筹建机场的种种酸甜苦辣一下子涌上心头,这种复杂的情绪没有建过机场的人根本无法体会。他说:“一个城市如果没有飞机,就不能算真正的开放。”

  当初建机场时,各方意见并不一致,陈义初的压力很大。

  上世纪90年代,京广、陇海两大铁路线在郑州交汇,郑州的铁路交通枢纽地位没有哪个城市可以取代,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没有必要再费时费力费钱建机场。而且郑州人往往会对远道而来的客人们说,从郑州到北京坐火车很方便,睡一晚上就到了,办完事再睡一晚上就可以回来。

  “这么说时,许多国外的朋友会笑而不答,点头称是,但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恐怕是不愿意告诉我们实话。”陈义初说,那个时候他正当壮年,每次出差到北京,他都是坐一夜火车,办完事为了节约时间,常常是晚上就坐车赶回来,直到有一次,他从北京回来后的当天午休,闹钟响了几次都没有将他叫醒,他这才觉得,自己年轻还这么累,那么年龄大的人、有急事的人该是多么地想坐飞机以节约时间呀。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施政思想一向超前的陈义初被省委省政府委以机场建设指挥长的重任,开始完成在新郑建设郑州新机场的艰巨任务。

  2004年,陈义初在任时筹建的空军马头岗机场也如期落成,成为空军最好的军用机场之一。时至今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仍然说:“我很荣幸在我的市长任期内建成两个机场。什么时候郑州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航空枢纽了,郑州才能成为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拆墙透绿:让郑州绿起来!美起来!

  1997年,陈义初开始主导对园林专业单位实施拆墙透绿。共拆除沿街门店72家,搬迁园内住户136户,迁出非园林单位4家,恢复绿地14万平方米。原来挡眼的酒店房舍,被一片片春意盎然的草坪、一条条迂回曲折的小径、一个个造型别致的园林小品所替代,人们步移景移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同年9月26日,投资1.5亿元建设的金水河滨河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它像一条玉带镶嵌在市区的版图上。

  从1998年起,为了给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市政府又投资2600多万元,扩建了绿城广场,新建了经纬、紫荆、文化、裕达、绿茵、文博、航海等7个各具特色的城市广场。新增绿地200余万平方米。

  更引人注目的是1999年,市直机关大院的拆墙透绿,一面面围墙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了,一片片绿色从造型优美的铁栅栏里扑面而来,透出的1.5万平方米的绿色和碧沙岗公园、绿城广场融为一体。徜徉在附近的人们终于领略到了置身于花园城市的惬意。就连出租车司机都说:本来开一天车心里很烦,但一走到嵩山路、中原路,心里就可舒坦了……

  余热:力推新豫商叫响“河南人经济”

  2003年2月,陈义初卸任郑州市市长职务。

  纵有不舍与遗憾,秉承“在什么山岗唱什么歌”的陈义初,很快在河南省政协副主席的职位上找到了再为郑州出把力的活儿。

  “主要是做了一些党委政府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谦虚的陈义初其实从2004年开始做了一件让全国乃至全球河南人伸大拇指的事,那就是他率先树起了“新豫商”的旗帜。

  2004年,他带着省政协相关人员和河南的新闻单位一路追寻新豫商的足迹,宣传豫商的奋斗经历、展示豫商的新形象,帮助各地成立河南商会,出版了高质量的新豫商系列研究丛书,并最终促成了2006年8月28日第一届豫商大会的成功召开。

  截至目前,北京、重庆、广东等全国17个省级行政区已有20多家河南商会成立;2007年,匈牙利、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先后成立了河南商会或河南联谊会。一时间,新豫商、新河南成为我们河南人耳熟能详的词。

  20多年过去了,出生在上海的陈义初把郑州当成了家。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