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呢子衣服爱缩水,让他发现一个商机从一间不起眼的小干洗部做起,到现在300多家加盟店
“康洁公司形成了以香港总部为后盾、以五大公司为支撑,以上海加盟总部为核心,以全国300多家加盟店为终端的大型经营网络。”一张桌子,两张椅子,吉浦钧的办公室略显寒酸,却与公司的外宣口号相映衬。
见面的那天下着雨,恰逢新郑黄帝拜祖的第一天,郑州部分路段封闭,吉浦钧迟到了10分钟,打了3次电话让接待经理转告自己的歉意。
花白相间的头发,一身休闲的打扮,比几年前报纸上刊登的照片更显随性。吉浦钧说自己的生活基本上都在路上。采访一结束,他又要驱车前往下一目的地——山西太原。
晚报记者 王战龙/文 白韬/图
回望感言:
“坚持”、“韧劲”。在选择一份工作的时候,要充分选择,一旦选择定下来,你至少应该坚持三年,才知道你选择的对错与否。经常换工作,那就意味着你将不断地把自己归零。
“嫁闺女,宁嫁工人,不嫁做生意的”
他从银行“下海”——虽然并不知道海水有多深
1978年,当广播里大张旗鼓地宣传有关“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消息之时,正在上中学的吉浦钧并没有感觉到这和他的生活有什么直接关联。那时候,除了念书,他只考虑一件事情,快点毕业上班赚钱,改变贫困的家庭状况,没有具体的目标,只是天马行空的想象。
高中毕业后,吉浦钧到郑州一银行上班,沿着“朝九晚五,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平行运动了两年,每个月73元的工资远远高于普通人的30多元。但不甘于平淡的他毅然辞去了令人羡慕的工作,选择了“下海”——虽然并不知道海水有多深。
回想起当年的抉择,吉浦钧以淡淡一句“父母曾经反对过,但是并不强烈”的解释,一笔带过。在他的记忆里,那个年代做生意社会地位低微,曾流行这样的话语:“嫁闺女,宁嫁工人,不嫁给做生意的。”经商依旧沿袭传统的评判标准,排名最后,人们认为“走投无路的人才会去做生意”。
从银行职员到饭店老板再到连锁干洗店老总,吉浦钧的从商道路跌跌撞撞,却越来越顺当。现在回忆,吉浦钧并不后悔当初自己的决定,当年在班里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在前十名,那些当年的同窗,大多依旧过着简单的生活,有些在“朝九晚五”的岗位上一步步前行,有些已经下岗,沦为街头小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委书记徐光春还专门看望了吉浦钧等驻北京的河南企业代表,他说,与以前相比,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明显提高,从以前的受歧视不被认同,到现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臣”,有了质的改变。
“当然再也没有人说嫁女不嫁生意人了。”吉浦钧笑着说。
“呢子中山装,咋洗?没人知道”
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干洗”
吉浦钧从事干洗行业比较偶然。
“开饭店赚点钱,就想把自己‘武装’一下,买了几套当时最流行的呢子中山装,脏了以后却没地方洗,水洗吧,缩水!问了很多人,谁都不知道咋洗。”吉浦钧回忆,“老一辈人出主意说,要么在雪地里摔摔,要么用汽油或者香蕉水擦擦。”
吉浦钧笑着说:“当时也就无意中有个疑问,有没有科学的方法洗这种面料的衣服?”
为了寻找答案,他四处打听,还专门找到一高校化学系教授咨询,在不断询问的过程中,吉浦钧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干洗”。而在当时郑州的洗衣市场,只有几家国有或者集体性质的洗衣店,而且全部采用水洗。
吉浦钧分析认为,当时穿高档衣服的有两种人,一种是出国人员,一种是做生意先富起来的人,他们遇到的问题和自己一样,这就是潜在的消费群体。
1989年,吉浦钧放弃了餐厅生意,倾出自己仅有的3万元,开了郑州第一家干洗店,将目标对准了高档衣服,专门解决当时颇为时髦的呢子大衣等高档衣服的缩水问题。
他清楚记得,第一家铺面是在二七区建中街办事处开的“民政干洗部”,隶属建中街办事处民政部门,他说由于当时政策所限,很多洗衣店都“戴”着“红帽子”,名义上是集体企业,实质上都是个体企业。
而在当时,“干洗”为何物,老百姓根本不知所云,甚至有人误认为是“小卖部”,跑进来喊着要买烟。为了引导大家,他们在橱窗上贴海报等宣传标语,详细解释“干洗”的概念,同时手写了大量的海报,张贴在居民小区等人口聚集的地方,免费给别人送“洗衣卡”……吉浦钧将这种方法称为“引导消费”。
“那时候,很多国产服装的标签都是随意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