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近亲式就业背后的集体无意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5:16  新民晚报

  近日有报道说,金融风暴袭来,大学生找工作压力陡增,中山大学首个校友日活动会上,校长黄达人破天荒地恳请校友“下订单”——“希望已有成就的校友利用手头资源,多提供就业岗位给师弟师妹们”。

  笔者丝毫不怀疑黄达人先生言辞的恳切。但是,这样的呼吁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期待,把学生就业寄望于校友本身就是一种错位。试想,假如中大校友能解决今年该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那么,明年呢?进一步说,假如其他所有高校都采取这种方式,那么,社会谈何公平竞争?说什么合理流动?长期下去,如此情况恐怕就会发展到“近亲式就业”的糟糕境地。而这种发展,与我们日常抨击的高校学术共同体的“近亲繁殖”有何区别呢?

  事实上,就笔者了解,向校友推荐本校毕业生或优先录用本校毕业生,中山大学决不是第一个,也肯定不会是最后一个。在一些普通高校,这种现象早已存在多年。从情理上,大家似乎都可接受,但是,从当下的公平就业要求和社会流动合理性上来说,这种做法却是集体无意识(乡土中国之下的人情社会)使然。

  这种做法显然不值得提倡。因为,它首先违背了公平竞争的要义。公平竞争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士应持有的基本理念,如果名牌大学培养的学生还停留在依靠家庭、父母或者学校找工作的程度,不但意味着教育的失败,恐怕也意味着个体在现代社会立足应秉承的基本素养还没有形成。说穿了,这样的观念是一种陈腐的门第观念在当代的折射。

  同时,这种做法明显不利于社会流动。我们知道,社会成员的平等权利和自由追求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社会流动机制来实现和保证的,而教育承担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亲式就业”显然有悖于这一基本原则。重庆时报(朱四倍)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