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特约记者孙力舟
11月6日,是《国际歌》的词作者欧仁·鲍狄埃逝世纪念日。鲍狄埃大概不会想到,在他去世121年后的国际金 融危机中,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和他的《国际歌》,又重新获得了人们的青睐。1888年,《国际歌》在法国工人集 会上第一次唱响,120年来,《国际歌》传遍世界。但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伴随着《国际歌》还有不少动人的故事。
1.巴黎公社的宝贵遗产
1871年3月28日,英勇的巴黎工人和市民建立了全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巴黎公社。鲍狄埃先后担任国 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委员、二十区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公社委员等革命职务,被同志们赞为“最热情的公社委员”。同年5月, 流亡凡尔赛的梯也尔政府向普鲁士屈膝投降,用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和50亿法郎巨额赔款的代价,换取普鲁士释放10万名 俘虏及允许其军队穿越普鲁士包围线,几面夹击巴黎,并血腥屠杀公社志士。
巴黎公社失败后,鲍狄埃在众人的掩护下幸免于难。在悲痛的日子里,他的心情无法平静。1871年5月30日, 他写出了震撼寰宇的宏伟诗篇——《国际》,包含六段诗篇,向全世界宣告公社的精神永生。1887年,鲍狄埃出版了《革 命歌集》,其中包括这首诗,这是《国际歌》的歌词第一次公开发表。1887年11月6日,鲍狄埃在贫困中辞世,巴黎人 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1888年,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一诗谱曲。
2.左翼政党的“同一首歌”
《国际歌》很快越过千山万水,传遍全球:1890年被译成西班牙文,1899年被译成挪威文,1901年出现 了德文、英文、意大利文的《国际歌》……中文版国语《国际歌》诞生于1924年。此外,在香港地区还有粤语的《国际歌 》;台湾也有闽南语的《国际歌》。
《国际歌》向全世界扩展的最初阶段,正是第二国际领导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方兴未艾之时,在各个社会主义政党 的代表大会上,都要齐声高唱《国际歌》。从那时起,就形成在演唱《国际歌》时右手握拳举起的传统。
1919年,已经成为俄国执政党的布尔什维克发起创建了第三国际(又称共产国际)。德国社会民主党发起重建了 在一战中支离破碎的第二国际的活动。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也召集同道成立了一个号称“第二个半国际”的组织。
据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出版的《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一书介绍,1921年,三个国际在柏林召开联 席会议,虽然会上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等问题争议激烈,没有达成一致意见,但会议最后还是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结束。此 后,这一传统被保留下来:无论各国的各类左派政党、团体之间有多大分歧,高唱《国际歌》是永远的共同点。全世界的共产 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和无政府主义者组织,在集会时都会高唱《国际歌》,就连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执政党的社会民 主主义政党也不例外。笔者在丹麦留学时,就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执政党——社会民主党在党代表大会上,全体起立,慷慨激 昂地高唱《国际歌》。
3.在社会主义国家只唱三节
但是,各种左翼力量唱出的歌词并不完全相同。
1906年,将《国际歌》译成俄文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党员柯茨,只选了六段歌词中的一、二、六 三节。1918年,《国际歌》被苏联定为代国歌,一直使用到1944年,都只有三段歌词。1952年,联共(布)改名 为苏联共产党,但《国际歌》一直是联共(布)和苏联共产党的党歌。不过,仍然只有三节歌词。中译本也只选用了这三节歌 词。
让我们先来看看被省略的三段歌词的大意:(第三节)国家在压迫/法律在欺骗/赋税把倒霉人敲榨/富人不承担任 何义务/穷人的权利是句空话/仰人鼻息的苦恼受够了/平等要靠另外的法律/没有义务就没有权利/没有权利也没有义务/
(第四节)那些矿山和铁道的大王们/骑在人头上令人心惊/除了劫掠劳动果实/他们可曾干过别的事情/众人创造 的一切都落进了/这些家伙们坚固的保险箱/人们要求归还他们的一切/只希望享有他们所应享/
(第五节)大王们用梦想麻醉我们/对自己人讲和平/对暴君要作战/要在军队中间鼓动罢工/朝空中挥舞枪托/把 队伍解散/如果他们/那些吃人野兽/坚持要我们去当兵/他们很快会明白我们的子弹/属于我们自己的将军/
这三节被省略,除了因为歌词过长,不便于合唱,可能还有以下原因:
从鲍狄埃创作歌词的背景来看,第三节反对国家、法律和赋税,当然是指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法律和赋税;第四节 号召人人争取自己应得的一份,当然是向资产阶级争取;第五节则号召解散军队和反戈一击,当然也是针对资产阶级的军队。
俄译本之所以未译出这三节,也许是怕群众理解有误,走上无政府主义、平均主义的歧途。
在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中,尽可能地削弱国家机器是个普遍倾向。但历史证明,社会主义国家仍然需要高效的政权,完 备的法律,巨额的税收,强大的军队。不仅如此,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大都建立在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了尽快避免因为落后挨打 ,国家政权都曾采取高积累、低消费的方式,牺牲今天拼未来,此时再让大家高唱“只希望享有所应享有的”,就显得不合时 宜了。
4.瞿秋白、陈乔年曾译配《国际歌》
《国际歌》在中国的流传,与三位烈士的努力分不开的。
据《人民日报》2006年介绍,早在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刊物上就出现过未曾署名的《国际歌》中文版。最早 有署名的中文版本应该是郑振铎与其好友耿济之在1920年10月翻译的,但没有附曲。在中国最早译配并唱响《国际歌》 的,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1923年6月15日,瞿秋白翻译了歌词,他把Internationale(原 意为“国际”,在歌词中指“国际共产主义的理想”),音译为“英特纳雄耐尔”,这一点被今天的《国际歌》保留了下来。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宣布成立,瞿秋白译配的《国际歌》被定为国歌。1935年2月,瞿秋 白在江西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并杀害,年仅36岁。临刑时,他昂首高唱着自己翻译的《国际歌》,他用歌声向敌人宣布:“ 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
我们今天传唱的《国际歌》,是1923年诗人萧三从俄文版转译、陈乔年配歌的作品,他们将副歌译为:“这是最 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1924年,中国班的同学在莫斯科东大校园里,用中文演唱起 《国际歌》。不久,几位同学奉调回国,把萧三与陈乔年合译的《国际歌》带回国内,首先在《工人读本》和《工人之路》中 刊登,很快便在神州大地传开了。陈乔年是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次子,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1928年6月6日 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6岁。在就义前,陈乔年对难友们说:“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享受前人披荆斩棘的幸福 吧!”
在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也传唱着《国际歌》。1926年3月18日,在巴黎公社成立55周年纪念日,国民革 命军印发了《国际歌》的唱本,同样只有三节。由于《国际歌》曾为国共两党共同传唱,2005年9月,在纪念中国人民抗 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大会上,当年国共两党的抗日志士济济一堂,大会的主题歌就是《国际歌》。
5.毛岸英、彭德怀修改歌词译文
据作家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纪实文学作品《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介绍,毛岸英曾修改过《国际歌》的中译本。书 中这样写道:
彭德怀看见毛岸英手里捧着一本书,嘴里哼着歌曲,不解地问:“岸英,你究竟是在看书还是在唱歌?”
毛岸英回答:“彭总,我是在研究《国际歌》,有些歌词中文翻译得不准确。”
“你小子,可真是胆大包天,竟敢改《国际歌》!”彭德怀笑着说。
毛岸英说:“我觉得‘起来,全世界的罪人’,‘罪人’译得不得劲儿,也不准确。还有那‘我们一钱不值’,这不 是把自己说扁了吗?觉得把‘罪人’改成‘苦人’好。”
“改成‘受苦人’更顺口。”彭德怀思索着说。
“‘我们一钱不值’这句翻译过来,‘是我们一点财产也没有’,唱不上来呢!”
“‘没有财产’不如改成‘一无所有’。”彭德怀说。
这样的修改,不仅使得歌词更加顺口,而且更符合中国的民族心理。中国人很讲究尊严与面子,即使真的是一点财产 也没有,被称作“一钱不值”也难以接受,“一无所有”就好多了。
这样一来,《国际歌》的中文版本更符合国情了。
28岁的毛岸英修改《国际歌》的译文,是有原因的。20年来,他曾唱过这首歌的中文、法文和俄文版。根据历史 文献纪录片《毛泽东在延安》介绍,1930年10月24日,毛岸英和母亲杨开慧被押进了长沙的监狱,这天正好是他8岁 生日。在监狱里,毛岸英学会了唱《国际歌》。1936年,中共党组织终于在上海滩一群流浪儿中,找到整整失散了5年的 岸英、岸青兄弟。张学良的部下将他们带到法国巴黎。半年后,再由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接他们到莫斯科,进入国际儿童院。 在苏联期间,毛岸英学会了俄语、英语和德语,先后在伊万诺沃苏雅士官学校和列宁军政大学学习深造,被授予苏军中尉军衔 ,并加入了苏联共产党。他曾经担任过苏军某坦克连指导员,参加了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争。
1950年,毛岸英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他第二次在异国的土地上作战。1950 年11月25日上午,毛岸英在美机的轰炸下牺牲,年仅28岁。
1962年,中国音协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邀请有关专家,对《国际歌》译文重新加以修订,采纳了毛岸英的修改意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