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春江水暖鸭先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6:55  扬子晚报

  金湖县 刘华章 口述 陆兆喜 整理

  我是个放鸭的,要说我家30年,那真是30年河东,30年河西,一个天,一个地。

  我家住金湖县金南镇南望村,位于高邮湖畔的百家荡。百家荡,背面朝阳,水浅滩宽,是养禽的天然场所,现在这儿每年养禽总数突破百万只,成为省市县的养禽基地。可30年前,这儿冷冷清清,由于政策限制很严,个人不准养鸭,集体养鸭最多也只能150只,多了就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叫你有力无处使,呆呆地坐在小鸭船上守穷。

  上世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到了高邮湖。我爷爷首先养起了千只禽,成为全县第一个养禽万元户,号称“高邮湖上的鸭司令”,被评为省劳动模范。新华社、光明日报、新华日报、农民日报、上海电视台、江苏人民广播电台、省电视台的记者轮番来我家。

  80年代还是计划经济,紧俏的商品要凭票供应,农民生产的粮食禽蛋要出售给国家。二道贩子偷偷到我家,要出高价收购,但一个个空手而走。爷爷说:“过去政策把我们害苦了,我们想爱国也拿不出东西来,现在政策好了,我们要知恩图报。”在那年代,我家每年向国家贡献活禽鲜蛋超过一万斤。对上门讨教养禽技术的,爷爷不仅免费传授技术,还提供食宿。爷爷把他的养鸭经概括为这样四句话教给大家:“春鸭尾巴一枝花,夏天停喂把毛拔,秋天控制鸭长膘,冬季放鸭把冰砸”。这四句话通俗易懂,很快就推广出去了。

  我家三代养禽,但由于年龄的差别,所处的时代不同,所以各自的养殖观点也不相同。爷爷是独行侠,喜欢一个人养。他从14岁开始就与鸭子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个人就管得住“千军万马”。有一年,高邮湖突发大水,从上游一下子冲下来几十趟鸭子,黑压压的一大片,任凭放鸭人怎么驱赶,鸭子就像一个巨大的圆盘,转来转去总是团在一起,根本分不清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就在这时,爷爷撑着小船过来了,他叫大家不要慌张,每人选一块地方站好,然后他手拿放鸭篙,随着一声声口哨,几万只鸭子就像训练有素的士兵,乖乖地回到各自主人的身边,经辨认过数,竟一只不差。爷爷到了古稀之年,还搭了个棚子,独自一人在湖边养了几百只鸭,爷爷常说,他是养鸭的命。

  再说父亲。在养鸭经验上虽然赶不上爷爷,但观念先进多了,他不光自己养,还带动左邻右舍合伙一起养。爷爷凭一支鸭篙,一声口哨,能使千军万马的鸭子分开,却没有能使千军万马的鸭子合在一起的本领,而父亲做到了。在养禽规模上,他远远超过了爷爷,收入也远远超过爷爷。

  我呢,养禽经验不如我父亲,更不如我爷爷,但我知识比他们先进,思想也比他们解放,通过广播电视,读报纸,我看到了更大的商机,他们都是会养不会卖,一年辛辛苦苦忙到头,赚的钱有限。在劝说无门的情况下,我们祖孙三代实行了一家两制,他们养禽,我搞炕孵和禽蛋加工,年底一算账,他们喝汤我吃肉,他们的收入加起来,也没有我多。

  现在,我把周围的养禽大户

  组织起来,成立了禽蛋合作社,搞禽蛋生产加工一条龙。并利用爷爷“高邮湖鸭司令刘浩”的威望,用他的名注册为“金浩”,现在我们年营销收入200多万元。无论在南京、上海还是浙江、江西、湖北、安徽等地,都有我们的产品。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我由衷地感谢党和政府,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好政策,我们这些养鸭人是永远没有出息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