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凤凰飞回了西街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1日16:55  扬子晚报

  1978年以前,没住进南京新街口兴业里的亭子间之前,我在一些解放初期拍的老电影里见过,它多数与上世纪30与40年代的上海进步作家、地下工作者谋生存,求解放有关。无疑,这些故事与人物对我有一些神秘感。住进亭子间后,我才渐渐得知,这种在上海俗称石库门的旧式建筑,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中间,地方小,一般只有9个平方米,采光极差,窗户又朝北,天花板上面是晒台,没有隔热层;真是冬天冷,夏天热。我想当年他们之所以选择住亭子间,除了可以此掩护其身份,好开展工作外,另外一个恐怕就是经济因素,那就是,亭子间的租金十分便宜。

  那些年,还没有普及空调,到了冬季,亭子间冷得像薛平贵当年没发迹时住的寒窑;夏季热得像烤箱,让人没法呆。夏天尤其怕下雨。一到雨季,我只要在家,就不得不放下手头的事,时不时担心地望着天花板,生怕漏雨。天花板上面的晒台,虽然房管部门用沥青先后修补了多次,但是,年代久了,修补后的作用不大,往往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十分烦人。

  一开始,无奈的我用钢精饭盒粘上胶带挂在天花板上接水,但是,看不到里边接水的情况,仍然让人担心。幸好那时的市场上已经使用塑料袋。有一天下雨时,不知怎么,我就灵机一动,找来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将开口处剪齐,然后站在床上,用胶带把塑料袋一一粘在天花板上接水。这下我可放心了,里面滴进了多少水,我一目了然。等到雨停了,我再将袋中的水从底部托起将其小心倒出。最多时,一个袋子竟能倒出半脸盆水。看着把水倒空的塑料袋子在天花板上晃悠,有一次,我好奇地数了一下,居然有十几个!真让人吃惊。一位朋友来访,望着天花板,开玩笑说我虽身居陋室,但是,生活得有情趣,天花板上竟然吸了那么多“彩色气球”。

  到了1998年的年底,由于旧城改造,我家所住的地段面临拆迁,当时的拆迁政策规定,如果拆迁后安居在市区,人均面积只有10个平方米,没有现房,要等;如果安居在河西的凤凰西街,人均面积可达到13个平方米,在外过渡的时间也短。在与开发公司有关人员的商谈中,我与家人商量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凤凰西街定居。

  住进开发公司为我们盖的过渡房后,不久,我就欣慰地看到,安置地附近除了为我们建的安居房在不断加高,有关方面对这条街的综合整治也开始了。道路改造率先开工。首先迁走了街上的所有经营收旧的铺面,然后征地拓宽路面,挖下水道,绿化人行道,引进居民必需的商业网点等等,利民工程一个接一个进行。到了我们住进安居房后的1999年底,凤凰西街旧貌换新颜,建成了双向四车道、慢车道、人行道俱全的较高等级公路,久违的18路公交车也驶回来了,陆陆续续地还带来19、307、127、152路等新的公交线路。一下子,出门变坦途了,骑自行车在路上,心情十分愉快。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的畅通,让开发商纷纷看好这里,原先收废旧物资的堆场,相继盖起了高品质的小区。人气的旺盛,又使苏果、好又多、金润发、欧尚等超市纷纷落户,极大地方便了居民购物与生活。

  2008年初,报上披露,有关方面近期要将凤凰西街建成湖南路一样的商贸中心。到那时,凤凰西街将成为热闹的“不夜城”。我想,真是今非昔比,如今的凤凰西街变得名副其实了,凤凰真的飞回西街了!

  南京 王建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