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丁志杰:从供需分析CPI连续6个月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0:51   央视《新闻1+1》

  主持人:

  这个问题稍后我们会继续探讨,接下来我们不妨听听专业学者对于CPI今天降到4%这样一个现象的一些评论,我们马上连线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先生,丁院长您好。

  丁志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

  你好。

  主持人:

  我们知道,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姚景源8号的时候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他说CPI在10月、11月、12月三个月将继续回落,您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丁志杰:

  我们首先要从一个大背景来看,我们看到2007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资本达到了6300亿,这个数量应该是此前的历史记录,也就是2005年的2700亿的两倍还多,这样一个资本的流入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在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急剧升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报道说,在今年上半年,全球有超过50个国家的通胀达到了两位数,那么下半年,我们看到新兴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的通胀急剧地回落,包括中国在内。所以这个来看,包括我们看到2007年流入的资本开始逆转,也就是回流到美国,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球的通胀开始下降,中国的通胀也开始急剧地回落,我觉得这个背景我们应该注意到。

  具体到中国CPI连续6个月的下降,我觉得应该是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来分析。一个是从供给层面看,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宗商品、原材料的价格已经大幅回落了,成本上涨的压力减轻,向消费领域传导的通胀压力减轻。

  第二个,从需求的层面来看,目前来说,全球的主要经济体出现明显衰退的特征,次贷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超过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们看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到2009年,全球的经济增长应该是2.2%,远远低于3%衰退的临界线。从这点来看,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可小视,中国也出现了外需和内需不同程度的下降,这些因素来看,我觉得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货膨胀还会下降。

  主持人:

  丁教授,人们都在纷纷地预测,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世界金融海啸到底什么时候能见底,我们姑且不讨论它什么时候能见底,我们就说这场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到什么时候才能够结束您觉得?

  丁志杰:

  我们在过去一段时间看到,次贷危机给中国的直接影响应该是不大的,但是随着次贷危机蔓延成全球的经济、金融的动荡,所谓的金融海啸,以及进一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我觉得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就是说影响应该不容忽视,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个,世界经济衰退抑制了外需,刚才我讲了,世界经济明年的增长可能是2.2%,这是从战后以来,发达国家出现负增长的第一次。

  第二点,我们看到资本的流入可能会放缓,资本流动甚至有逆转的风险。我们看,在今年的上半年,有很多热钱的流入,这部分热钱很多部分是进入了实体经济,这部分热钱可能资本流入的这种放缓会使得国内的投资下降。

  第三点就是原材料的价格大起大落,使得企业的经营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产业链现在绷得很紧,一些地区、一些行业里面出现了企业大面积的倒闭,那么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和增长。

  主持人:

  好的,谢谢丁教授。

  我们看CPI的回落,CPI已经回落到10月份的4%了,但是我们看到内需仍然是不足。随着一揽子刺激经济政策的启动,能否启动内需也就值得期待,我们的节目稍后继续。

  主持人:

  CPI一直是被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接下来我们就通过一个短片来粗略地了解一下,这些年来CPI的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的走势是什么样的关系。

  (播放短片)

  解说:

  面对放缓的CPI以及次贷危机的影响,不禁让人想到10年前我国面对东南亚危机时的相似处境。

  1998年,为了渡过那一次危机带来的困难,政府当时推行了一系列的扩大内需政策,让中国经济在面临通货紧缩的局面时,也奇迹般地保持了高速增长,直到2002年,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扩张期,国民经济呈现出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

  从2003年到2006年,中国经济连续四年保持在10%以上,适度较快增长区间,平稳运行,而CPI除2004年增长3.9%以外,其余年份都在2%以下,新一轮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形成,持续时间之长,组合搭配之理想,在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而从去年开始,经济在连续几年高增长基础上加速上行,CPI从3月份开始突破3%的心理预期加速上涨,通货膨胀压力开始明显增大。于是,进入今年下半年,我们开始实行了更加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9月份后,央行连续三次降低利率,促进了今年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而今,面对着刚刚有所放缓的CPI指数,在这个新局面下,再次被提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下一步又该如何平衡促增长与控物价之间的关系呢?

  可以看到11月的CPI数据,涨幅依旧是自5月份以来持续第六个月继续回落,虽然现在对于防通胀完全放松还为时过早,但这样的经济指数已经让人感到乐观。增速放缓、低位徘徊,似乎正在不断地接近我国经济增长的最好时期的指数。

  早些时候,中央政府已经出台了为期两年,规模达四万亿之巨的经济复苏计划,提出了扩内需、促增长的十项措施,以刺激经济,拉动内需。昨天,温家宝总理又部署了中央扩大内需,促经济增长的七项工作,加大对促进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促进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是否会一帆风顺,在行业中的种种评论中却也显示出了经济学家在某些方面的担忧。

  有评论显示,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对大宗商品及原材料需求量下降,这和PPI的下降有直接关系,而粮食、食品的价格也直接促成了CPI目前的下降,预期未来这两个指标可能仍会下降,而这种双降是否会带来实际的经济上的见效,以及明年是否会从反通胀转变为反通缩,是否能有希望实现CPI保持低位徘徊,经济持续高位增长的乐观局面呢?这是专家们的担忧,也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主持人:

  赵先生你看,事情说起来也有意思,如果按照我们中国经济自己的宏观经济调整的步伐,本来是防通胀的,结果到年底,有的经济学家就提出来了,按这么个形势发展下去的话,会不会未来防通缩,您觉得有可能吗?

  赵杰:

  刚才您说的,我们的主观意图是防通胀,或者说我们采取的是相对紧缩的这种政策,主观意图是紧缩。次贷危机它不是一个主观和客观的问题,事实上,脓包最近这么不断的捅破,不断地显现,美国政府都开始干预了,这两个都是缩的趋势,刚好凑到一起了。这种凑到一起,我还要说第三条,就是因为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0%,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外向型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积累起来的,这第三个因素,60%的外贸依存度,再加上前面两个都是缩的政策,自然我们会突然发现,我们怎么突然挑头,从防通胀好象变成保增长,保增长就变成防通缩的一个意思了。所以这是两个,一个是主观上的冷,一个是外部环境的冷,再加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联系,如果用简单的一个指标,就是60%的外贸依存度,这个60%的外贸依存度和1997年、1998年那个时候的外贸依存度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所以说对中国而言,中国的宏观调控进入到一个控制中国的通货膨胀,既要认识到它是一种货币现象,或者说是一种人民币过多的现象,更多地要认识到它和美元的关系,或者简单地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美元现象。

  主持人:

  我们怎么理解保增长?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是“两防”,后来到了年终的时候变成了保增长,然后是“一保一控”,然后到现在是保增长。我们知道今年提出来是又好又快,这样我们如果今天提出来着重是保增长的话,是不是意味着把快又放在好的前面了?

  赵杰:

  应该说好和快是经济增长不同角度的一种度量,它们有质和量的关系,可以说它和质量的配合,你可以说有速度才会有质量,没有速度,质量谈不上,但是有的时候你可以说质量和速度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中国来讲,中国经济的质量怎么理解它?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联系来讲,中国经济的质量显然在内需,就是在1997年我们就找到这个毛病了,我们想通过扩大内需来摆脱世界经济对我们的一些不良的影响。那么现在我们又是启动内需,这就说明中国经济的质量是在内需这一块,这是一块。

  第二块,中国的经济增长,它要更多地靠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劳动者素质、管理创新这一块来体现它的质量。

  第三块就是跟内需有关的,我们老百姓的民生层面,社会保障网络的建设,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表现。一个方面,我们的政府投资应该更多的、有节奏的、成配套的投入到这些民生领域去,这样只要投上去,它本身就是扩大内需。第二块,投上去它如果能够见成效,能够形成一个民生保障的机制的话,那么对于启动大家国内的需求又会成为一个推动因素。所以说中国的质量,我们这么多年来认识我们这种发展模式,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我们已经认识到我们的质量点在哪里。

  那么这一次为什么保增长给人感觉这十条措施更显现?就是因为我们前面说的,碰到美国的国际经济这种不景气,碰到这种状况的话,如果没有国内需求,尤其是政府投资的带动的话,那么我们这些质量的方面,这叫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它应该是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的,质量还是在毛,但是皮现在需要一定的皮垫底,是这个意思。但是我个人理解并不意味着我们来理解中央的一揽子计划里面就是这么着,或者说现在来理解科学发展观,那真是在好和快上要进行一些更细致的权衡,就是你怎么能在民生稳定方面能够配合政府投资、国家的投资,能够进行一些实实在在的举动。

  主持人:

  因为从9号国务院发出了这个消息之后,4万亿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之后,很多媒体在解读的时候都把侧重的目光放在了基础设施的投资方面,但是我们不要忘了还有很多民生,比如说住房、教育、医疗方面等等的拉动。

  赵杰:

  对。我们明显感觉到这次民生有两个很重要的领域,一个就是医药体制改革的,它是专门做一个改革项放在这十条措施里面,这十条措施,民生一般来讲都是教育、医疗卫生,还有养老保险,还有住宅,明显的作为一个改革举措放在里面,就是医药。

  还有一个跟民生有关的就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这是给了它比较明确的一种定位,我把它理解成政府需要在保障性住房的供给数量、供给的频率、供给方式、供给模式更加的符合保障性住房对象的这种需要,使保障性住房以比较大批量的,一个比较稳定的预期,能进到该买保障性住房的这些低收入人群,或者中小户型的购买者里面。

  主持人:

  或者我们换句话来理解,就是中央虽然提出来很明确的三个字是“保增长”,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它隐含的意义,里边也包含着保民生和保稳定。

  赵杰:

  保稳定。因为增长里面有一部分先是通过增长,通过投资下去,但是投资下去,你要能建立起这个医疗保障机制,你要建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个新机制,你能把保障性住房这个制度,通过探索,现在这一年能够大规模地铺开,能够比较健康地铺开的话,它本身会促进经济增长,不能仅仅地说好象是基础设施项目就是保增长,投到民生就不是保增长,增长里面本身就包含保民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通胀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