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纯真年代的羞涩派对(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2:39  海峡都市报
纯真年代的羞涩派对(图)
当年相亲会的组织者张鲁霞(图中穿格子上衣者)

  本报刊登的一幅28年前青年男女职工“联谊”的老照片,让年过半百的张阿姨成了新闻人物。作为当年的国企团委书记,她回忆起组织那一场场“联谊活动”的快乐时光

  本报记者 张伟

  53岁的张鲁霞是省华侨塑料厂的工会主席。本报6日A12版刊登了一张1980年男女职工相亲的照片,当天就有人打趣了:张主席,你上报纸了!照片上居中的那位姑娘,就是当年的团委书记张鲁霞。

  “这是我们车间的团支部活动室。这些女孩子都是当时国棉厂和丝绸厂的职工,我们邀请来‘联谊’的。”张鲁霞还记得,人太多了,办公室坐不下。许多听到“联谊”消息赶来的男职工,只能趴在窗外,运气好点的,就在门口挤进半个身子。

  这种“联谊”活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很盛行,在“把工厂办成小社会”的计划经济时代,“联谊”活动通常会提高到“关心职工生活”的高度上来。

  几个团委书记凑一起给男女青年牵红线

  1979年,华侨塑料厂从各地华侨农场招了一批工人,有两百多人,大多年龄在二十二三岁。张鲁霞说,这批职工都是在农场长大的,有些人连普通话都说不清楚。突然来到省城,难免不适应。“我们厂比较偏,厂里又多是男生,平时社交活动很少。”这个情况,大伙偶尔也抱怨,有心的团委书记张鲁霞就琢磨开了。

  巧得很,每次团市委开会时,华塑厂总是跟国棉厂和丝绸厂同组讨论,国棉厂、丝绸厂女工比例超九成。一次开会时,国棉厂代表抱怨,厂里组织合唱,全是女的,连个和声的都没有。张鲁霞立马搭腔:“我们那里光棍一堆。”

  大家“一拍即合”,几个团委书记凑在一块,找个周末,到福清东张水库郊游去。

  男女青年们头回见面,难免拘谨一些。张鲁霞当时坐在驾驶室里,听着后头车厢里,连个说话声都没有,心里叫一个急啊。这时,司机开口了:书记,看我的。

  车子陡然加快了速度,那时路况差,车子一开快,就不停地颠簸。司机还“火上浇油”,不停地踩刹车。这下,车厢里的男女青年可吃苦头了,左摇右晃的。男士的绅士风度这会儿就表现出来了,伸个手,扶一把;一句“谢谢”,一句“没关系”,一路上的沉默就被打破了。

  请来歌舞团教跳舞 帮小伙子练“内功”

  几次“联谊”下来,张鲁霞更发愁了:厂里男职工太腼腆。郊外野餐,男职工三三两两坐在一起,不敢走到女青年那头去,男女“阵线”分明。张鲁霞等几个团委书记,跟赶羊似的不停地喊:“坐过来!坐近点!”不过,大伙就是不挪窝。

  这招不好使,怎么办?好,轮流表演节目。那会儿,国棉厂是轻工业系统文化活动的拿奖专业户,好几个女工的唱歌水平相当高。张鲁霞说,郊游前,她也做了摸底,“我们厂里印尼归侨很多,像雨伞舞、印尼歌,还有一种叫‘东哥’的即兴舞蹈,还是挺吸引人的。”

  这种类似文艺汇演的形式,在上世纪80年代的单位联谊中很流行。大家唱唱跳跳,气氛一活跃,隔阂自然就打消了。按规矩,各自演出后,张鲁霞就拿出一台大收录机,放音乐。干啥?跳舞啊,必须跳交际舞。

  刚刚还生龙活虎的男职工们,又蔫了。这种情况下,居然出现了女职工主动邀请男职工跳舞的情景,把那些男青年闹了个大红脸。

  于是,张鲁霞以厂团委的名义,请了两名福州歌舞团舞蹈演员来,专门教大家跳舞,跳交际舞。每次学完,还要向各个团支部了解学习进度,“每周都来,逼着大伙学。先是男跟男的跳。后来熟练了,小伙子们就敢跟女孩子跳舞了”。

  联谊场景成了诗歌素材

  张鲁霞唯一的遗憾,就是“联谊”次数虽多,“相亲”成功率太小,有一两对还是后来辗转着自己认识的。不过,对那批新招进厂的青年归侨而言,这些活动让他们在业余时间有了玩的地方,有了新的朋友,大伙还是感觉很新鲜。

  郭秋莎当时是福州丝绸厂的团委书记,她很怀念当时的职工业余文化活动,厂里还有一群爱写诗的女工,成立了“笔耕文学社”。丝绸厂和华塑厂联谊的场景,也都成了诗歌的素材。

  “那时,没有QQ,没有MSN,没有KTV,没有PAR-TY,男女交往只能在集体组织的掩护下,悄悄进行。那种感觉,很纯。”在张鲁霞和郭秋莎眼中,那才是真正的“80年代的新一辈”的时光。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