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职业教育遭遇生源瓶颈 学校给老师下达招生任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09:33  南风窗

  职业教育:边缘沉浮

    特约记者 南关前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促进社会就业,必须发展职业教育,普遍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创业能力。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能使广大农民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2005年,温家宝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预示着职业教育的重新升温。全国继而掀起了职业教育扩招的步伐。

  当全社会理性反思大学扩招的时候,职校扩招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似乎还没进入主流人群的视野。如火如荼的扩招背后,职业院校是否能承载起为中国劳动力就业开辟出路、为社会转型铺路的重任?

  调动风波

  “我老婆是一位初中教师,她在坐月子期间被调到一所偏远的小学任教。”徐先生有些愤懑。

  徐先生的妻子李改欣是河北新乐市承安镇中学的一名英语教师,8月8日刚当上母亲。自从接到一个电话后,享受为人母欢乐不久的李改欣就陷入了焦虑和痛苦当中。

  8月26日晚10时许,正在月子里的她突然接到承安中学校长薜保献打来的电话,薜保献给她下达了简短的口头通知,“今年学校老师超编了,你准备上小学去。”李改欣愣住了,缓过神来后她忙给薜保献回电话。“我问他为什么把我下放到小学去,他说你没有完成职中的招生任务。”李改欣回忆。

  原来这所学校每年都给老师分配招生任务,往年的任务是给本校招生4名,今年除此之外,还要给新乐市职中招生1 名。给职中招到1名学生奖励100元,招不到罚款50元。招生任务完成与否,还将作为考核分值记入教师档案。

  李改欣的预产期是8月10日,因为出门不便,暑假期间,李老师没有招到职高生。

  新学期开学后,尚处于月子里的李改欣不得不给西五楼小学校长打电话报到。小学校长告诉她,“你满月后就快点上班吧。”并询问她需不需要找一位代课老师替她上课,如果要请代课教师,李改欣就得从自己每月1170元的工资里拿出6 00元来支付给代课教师,李改欣只得咬牙答应。

  新乐市教育局副局长孙志军说,教育局已经多次接到李改欣和其家人的反映,把一位正处于哺乳期的女教师调离显然是不恰当的,局里已经要求承安中学安排李改欣回原校任课。

  为何要把职中招生任务分解到初中学校老师的头上?孙志军解释说,这两年虽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补助职中生,但职中招生仍特别困难,局里也多次发文要求解决这一问题。

  “因为省里给石家庄市压任务,石家庄给各县区压任务,去年石家庄给新乐的任务是3400人,结果只招到140 0人,今年分给新乐的任务是2000人,到现在只招到600多人,我们不能在这个问题上弄虚作假,分一下任务也未尝不可。上面规定,哪个区、县完不成职中招生任务的,教育局不能参与当年的评先。”孙志军说。

  生源瓶颈

  李改欣的遭遇并非个例,由于生源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个瓶颈,被职中招生裹挟的老师不在少数。

  石家庄西部某县职教中心的一位老师说,该校每年都给老师下达招生任务,去年要求每位老师招到10名学生,招不到5个不能参与评先,这位老师因为没有完成招生任务而受到待岗处理。为了完成招生任务,老师们各显神通,走村串乡可谓备尝艰辛。同事之间还会出现相互挖墙脚的不愉快事件。

  一所山区县的职教中心老师告诉记者,该县初中生源约3000人,每年升入一中、二中两所普高的学生约1000 人,余下的2000人中有相当部分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上级分给该校的招生任务是1500人,即使把有进入职中意向的学生全纳入这所学校尚难完成任务,况且还有大量的城市职中、民办职校或外省市职校在打这些生源的主意,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可想而知。

  招生已成为各职业学校工作的首要重点。一些职校广泛使用招生代理,为了留住生源,往往让学生事先预交500元费用,知情人说,这笔费用一部分或全部成为招生代理费用。本校学生也被发动起来,老生拉来一个新生会得到100元报酬或更多。

  河北省一位研究职业教育的专家说,生源跟不上扩招的步伐,职中完不成招生任务已成普遍现象。2005年和20 06年,中职学校连续两年扩招100万,教育部的规划纲要是,到2010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与普通高中的招生人数持平,但是,在2007年中职学校又扩招50万,提前完成了这一目标。各省也制定了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目标,比如河北省2007年全省中职招生目标是45万人,而2010年该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目标是140万人。

  而对学生来说,很多人选择职业学校,却是出于一种无奈。

  多位参与县职教中心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招生中最难打通的还是人们传统的意识,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进入普高乃至大学,才是光耀门庭的正途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职中的生源是以升学为导向的精英教育体制里被层层筛选淘汰下来的那一批,一些职业学校自嘲自己成了“收破烂”的。

  老师教得没兴致,学生学得没兴致。在厌学失败情绪的催化下,职业学校普遍管理困难,混日子、酗酒、斗殴等现象不时蔓延,学风不佳又影响了后来者对职校的认知和评价,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

  与这种不良情绪相呼应的是,国家长期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

  一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多年来该校仅能从县财政那里得到老师的工资,学校运转全靠学生学费维持。职中对学生来者不拒,大多数专业每生每年的学费仅800元左右,所得十分有限,学校实验实训设备缺乏且陈旧,实训基地面积不足,工位不够,学生机房的计算机都是四五年以前的老机器,校园网接口带宽仅2M,与目前一般家庭宽带接口相当,全校的投影机一共两台,师资流失严重,很多老师都是从薄弱校半路出家而来,双师型教师(同时拥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尤为缺乏……

  职业学校积贫积弱的同时,一些不规范现象也出现了,很多不具资质的办学机构一哄而上,亟待引导和建立退出机制。一些职业学校以短训班为生,这样的学校更像一个职业介绍所。

  石家庄的小王说,他在一家民办职校上了两年学,一年校内学习,一年校外实习,上课时200多人一台机器,只能在旁边看看,从没有动手摸过机器。相比徐江滨,小王幸运得多,某职业学校高价招收学生,承诺在铁路系统安置就业,徐江滨说,虽然在铁路沿线“就业”,却是做农民工的活,收入甚至不如农民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专题 南风窗

更多关于 职业教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