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着小平题词像吃了定心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02:04  海峡都市报

  2月9日那一天,小平同志专程来到厦门经济特区管委会大楼(现在的湖里区政府办公大楼)。在二楼的会议室里,小平同志听取了关于厦门经济特区的情况汇报。

  “有幸成为见证人之一的我,对当时的情景,特别是小平同志的音容笑貌,至今还历历在目、刻骨铭心。”江平说道,汇报会上提出两个要求:第一是反映厦门经济特区仅有2.5平方公里,太小,建议是否把它扩大到全岛;第二是厦门能不能搞自由港,即让人、货物和货币进出自由。

  “看着老人家题词,我们热血沸腾,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

  小平同志专注地听着,脸上浮现出思考的表情,但没有马上表态。汇报结束以后,省市领导同志请小平同志题词。“小平同志面带笑容地点点头,就站了起来,来到题词桌前边,当时我靠他比较近,立即搀扶他老人家走到桌边。”江平回忆说,只见小平同志握笔沉思片刻,便俯身泼墨挥毫:“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

  这13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跃然纸上,会场上响起了一片热烈掌声。

  “看着老人家题词,我们心中都是热血沸腾,同时也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一样,我们投入特区建设的信心更坚定了!”回忆起当年的这一幕,江老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他说,这一题词不是单单对厦门经济特区,也回答了当时社会上,特别是党内外一些人对经济特区的指责和非议,同时使特区建设者的腰板坚硬了。

  果然,小平同志离开厦门不久,国务院特区办的同志来到厦门传达了小平同志回北京后明确指出的意见:改革开放不是收,而是放。中央不仅同意了厦门特区扩大到全岛,而且同意厦门特区“可以实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了文件,明确提出: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并提出,厦门经济特区扩大到全岛,实行自由港的某些政策。从此,中国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30年鹭岛飞翔,从4.8亿元到1375亿元

  改革开放前,厦门是一个典型的海防前哨城市,而从30年来的经济数据变化,可以说明“特区”给这个城市带来的巨变。

  1978年,厦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仅4.8亿元,财政收入仅1.55亿元。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海西发展的近几年来,厦门的经济总量迅速增大,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1375亿元,财政收入达348.4亿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5%,人均生产总值达56595元,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前列。

  另外,厦门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趋于科学合理,高新技术产业年产值突破1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厦门在全国200个大中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10位。

  “海西两个先行区的推进,将让厦门迎来新一轮的飞跃”,厦门市政府的一位人士说,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窗口”和“排头兵”,不断完善厦门发展的模式,是今后跨越式发展的基础,厦门作为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的地位也将更加凸显。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