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从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看四川产业发展新机遇
■ 本报记者 李秋怡 胡敏
这是以超乎寻常的方式、速度和决心,经过科学研判做出的决策。十大措施的叠加将迸发出一种伟力,从而遏制经济下行,把金融危机影响降到最低。
——省政府副秘书长、经济学博士 蔡竞
与1998年不同,十项措施更关乎民生,必将刺激老百姓内需的释放。四川抓住机遇,使之与灾后重建相结合,必然带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
——省社科院学术顾问林凌
把时间效益最大化
记者:怎样看待十项措施对四川的影响?
蔡竞:中央审时度势,以超乎寻常的方式、速度和决心,做出科学决策。十项措施快速、有序、有力地推动,将对我国特别是西部地震灾区注入“强心剂”。特别是明年灾后重建基金提前安排200亿元,将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的时间效益。
国务院措施一出台,省政府立即召开会议,明确有利因素、研究相关政策、精心构建工作机制。提出:抓灾后恢复重建重大项目推进,抓灾后恢复重建各项政策落实的情况,抓救灾资金监管,把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要求落实到具体措施上。积极主动争取国家部委在政策、项目和资金方面的支持。
十项措施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我们有信心遏制经济下行,把金融危机影响降到最低。
林凌:对于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四川来说,政策洼地加上巨大的灾后重建市场,必然给占我省工业相当大比例的基础原材料产业、重化工业带来重大利好。拉动内需,钱往哪里投?我推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泥、钢铁、建材、高新技术产业会因此进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升级。
组拳出击迸发合力
记者:与1998年单纯财政政策不同,这次出拳力道更大,范围更广。
蔡竞:组拳出击成为十项措施出台的最大特色。既有民生,又有产业;既有硬投入,又有软投入;既涉及要素投入,又涉及经济布局;既有政策杠杆,又有组织领导。诸多因素叠加,必将在一定时间节点上产生不可估量的政策效益,从而产生巨大的产业拉力,带动产业升级。
林凌:组合拳将从各个方面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尤其是众多处于风暴前沿的中小企业。仅增值税转型一项,就带来减负1233亿元,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投入不足的问题。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促进就业的主力军,企业发展了,员工收入增加了,扩大内需就不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