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王雅报道 昨天,本报在A5版报道了《深圳市消委会组织有关机构开展车内空气污染“大型义诊”—— 半数被测私家车污染物超标》,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本报、深圳市消委会和检测机构的热线一直响个不停,接到了大量车主的咨询和报名电话。
今年9月购买了某品牌车的王先生拨通本报热线电话表示,在看到本报报道之前,他对车内空气污染的问题毫无意识,“新车难免都会有味道,大家都习惯了,而且销售员一般都会说过段时间就会好了,或者建议我们买点香水驱驱味。”可过去了两个月,几乎每个坐王先生的人上车时说出的第一句话都是:“你这车的味道挺大的!”看到本报报道,王先生产生了极强的危机感,“没想到一直以来忽视了这么严重的身边隐患,很想能参加这个活动去检测一下。”
而开着一款高档商务轿车的周小姐则郁闷地打来电话,原来她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马上查到了检测活动的报名电话,结果市消委会恰好昨天检测了两辆与她同型号的轿车,因为名额有限,她接受检测的机会就很小了,“唉!晚了一步,我这车味道确实很浓烈,很想请权威专家检测一下。”她对自己车内异味早有怀疑,还跟车友们就此问题交流过,“我开这辆车都两年半了,味道还这么重,而且其他人的这款车也普遍存在这个现象,我非常想知道这种异味到底是不是毒气!”
昨天,深圳市消委会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自报道见报后,此次活动的报名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我们安排了专人接听电话,后来检测机构反映他们的咨询电话也响个不停,大家参加活动的愿望非常迫切,对这个以前被许多人忽视的问题非常关注。”鉴于广大车主的迫切愿望,这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后他们将研究是否需要进一步扩大活动范围。“通过此次活动,消费者能够认识并重视这个问题,我们的活动就已经达到了第一步的目标。”
据了解,在全部车辆的检测结果出来后,深圳市消委会不仅会向社会公开,还会上报给国家质检总局和主管产品标准化的负责机构,以推进相关法规早日出台。对那些权益受到侵害的消费者,消委会将会积极帮助他们与相关厂商、销售商协调,如果需要付诸法律,消委会的律师团还将向一些消费者提供法律支持,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