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记者吴颖11月12日报道:“如果干部倒霉坐了牢,我们就给干部送牢饭,如果真的杀头枪毙,就把他小孩养活到18岁。”30年前的一个冬天的下午,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一张纸上按下手印,分田到户,保证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
30年后的今天,东方网记者走进小岗村,走访当年的亲历者。
按手印:给村干部解压
9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访小岗,在“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家与乡亲们共话农事。关友江现任小岗村村民委员会副主任,是唯一一位仍在村里任职的“大包干”带头人。村里的领导告诉东方网记者,之所以选择关友江家接待总书记并不是村里的决定的,而是“上面”的意见。
说起当年“按手印”,关友江说,那时32岁的他已经是4个孩子的父亲了,实在揭不开锅时,他就出去要饭。
“那时收的粮只够4个月吃,根本不够吃。村上100%的农户都出去要过饭。”关友江回忆起来很平静,似乎一切都已是“笑谈”。“出去要饭也没有什么目标,反正就是扒着哪趟车就去哪里,上海、浙江、苏北长三角一带都去遍了。”
当年村里有些老人,觉得这样下去不行。“61年,我们这里搞过一段‘包产到户’,还没见成效就不停止了。78年秋天,老人们就提出能不能再分着干呢?”关友江说,起初他们就分2组,效果不行;再分成4组,依旧不见好;继续往小分,分成8组。“我和2个内弟组成一组,也就和单干没什么区别了。”据关友江介绍,这段时间其实非常短,从产生念头到按手印前后就1、2个月。
为什么要按手印呢?关友江回忆道,当时村里有生产队长、副队长、队会计3个村干部,“分开单干毕竟是冒险的,所以大家写个‘约定’,算是安抚村干部的情绪,也不让他们单独承担责任。”
“大包干”:打擦边球创出新名词
“我们这么干虽说是秘密的,但到79年开春,产量马上就体现出来了,这样上面也就慢慢知道了。”关友江至今对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的“开明”念念不忘,“当时如果有一个人出来干扰,我们也就没有今天了”。
根据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陈列介绍,陈庭元获悉小岗村的举动后,一直“似管似不管”,并且给“包干到户”、“分田单干”起了个隐蔽的名字——“大包干”。
79年,关友江一家6口人收获了8000斤水稻、2000斤花生、2000斤山芋,在包干前这些数字几乎都是“0”。“我们家的人口在村里算少的,79年的收成也只是一般。”
小岗村取得的成绩给那些默许“大包干”的各级领导以莫大的信心,其中包括时任安徽省委书记的万里。
上下互动:完成伟大创造
其实,在78年、79年期间,四川、贵州、甘肃、内蒙古、河南等一些社队采取了类似小岗村的做法,效果也很好,但影响力都不如小岗村大,这其中与万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7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甘肃省档案局干部张浩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的长篇来信。
《人民日报》为来信加了这样的按语:“不能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匆匆忙忙地搞基本核算单位的过渡……已经出现‘分田到组’‘包产到组’的地方,应当认真学习三中全会原则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坚决纠正错误做法。”
就在张浩的来信发表15天后,即1979年3月30日,《人民日报》又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批评3月15日《人民日报》刊发《“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应该稳定》来信和编者按的看法。
来信尖锐指出:有人把联系产量责任制看得一无是处,视“包”字为洪水猛兽。来信还指出:不要硬要群众只能这样不能那样。《人民日报》在为这封信所加编者按中坦承:3月15日的提法有些不够准确,今后应当注意改正。据了解后得知,《正确看待联系产量的责任制》一文,是当时安徽省委书记万里亲自安排组织完成的。
1980年春夏之交,中央的一些领导人先后到云南、青海、宁夏、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农村调查。5月31日,邓小平发表讲话,谈到“农村政策放宽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些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时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75号文件,允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存在,农村改革进入了大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