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谈团队:三株人有一种同学情谊(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15:07  大众网-齐鲁晚报
谈团队:三株人有一种同学情谊(图)
今年6月参加“三株”同仁聚会时的吴炳新父子(原三株员工武英杰提供)。

  记:有人称“三株”为中国营销人员的“黄埔军校”,您对此评价如何看待?在三株内部发生变动后,许多高、中层管理者走向了其他行业与公司,你认为他们中有谁真正代表了三株的精神?

  吴:三株刚成立时,中国还没有专门的学校培养营销人才,但中国要搞市场经济,没有人才怎么搞?所以得成立学校。于是三株内部成立了“三株干校”。

  “三株干校”租的是济南军区的培训基地。我们的教材是自己编的,有通论教材,有专业教材(财务、化妆品、工厂管理、保健品等),仅市场企划教材就有17本,不光有教材,还有教案,我们的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

  我是第一任老师,后来我的弟子也成了老师。

  我们的教材是从实践中来,在课堂上我们还有模拟演练课程,另外还有实践教学,学完后去实践,实践完再回来学。光学不干不行,光干不学也不成。

  教学是很严肃的事情,当时我们每个教学周期半个月,实行“五级培训”。三株干校在各省联络处和子公司所在地也定期开办学习班。在当时的历史阶段办学,我们不可能有多么丰富的实践经验,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理论,所以只是摸着石头过河。“三株干校”前后培养了60多万人次。离开三株的人因为经历了“三株干校”,多年后一听是三株人,“哗”就聚到了一起,这不仅是一种公司文化,更是一种同学情谊。

  能代表三株精神的我都数不清了,从三株走出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太多了。在济南的有乔德京先生,现在是德圣(山东德圣生物医药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我把他视为我的第一大弟子。我的学生成千上万,遍布全国营销市场各个角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