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改革开放后山东首批赴美留学者孟国庆回忆往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16:40  大众网-齐鲁晚报
改革开放后山东首批赴美留学者孟国庆回忆往事
  孟国庆,男,1942年10月出生,高级工程师。1965年毕业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系给排水专业,现任上海卢湾区人大代表,中国致公党上海市委党务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理事。图为孟国庆在美留学期间的照片。

  正在地里干活,突得留学信息

  本报记者 杨珂 实习生 杨美艳

  那时,国内正处于乍暖还寒的政治氛围,不少人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对这么多人出国,尤其是到美国这样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留学,更是忧心忡忡,而且还担心留学生“叛逃”了怎么办。

  邓小平同志站出来说:“中国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出一点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担心他们不回来,即使出国的1000个人中跑掉100个人,也只占十分之一,还有900个人回来。”

  那时做过升官梦但没做过留学梦

  1978年,孟国庆在山东的一家设计院工作,整天为生计而忙碌的他没有想过要深造,甚至他连“改革开放”这个词都没有好好注意。“出国留学离我太远了,既‘不可望‘,也‘不可及’。”

  30年前的孟国庆在山东邹县(现邹城市)的一家设计院工作,一个月工资57元。

  当时,改革开放的洪流在国内开始涌动,但置身于设计院这个“小社会”的孟国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裹挟在这股波澜壮阔的巨流中,他甚至连“改革开放”这个词都没有好好注意,更没有想到这场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能为国家和民族乃至他自己带来什么。他只是在自己的“小社会”里整天为生计而忙碌着。“当时国内研究生没几个,我自己也没想过要深造,那时还真有点知足常乐的感觉。”

  1978年7月7日,时任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方毅同来访的美国总统科学技术顾问、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普雷斯博士率领的美国科技代表团举行会谈。三天后,当美国科技代表团即将离京回国时,邓小平对美国客人说:“我们要学习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随即,中美便开始交涉互派留学生的问题。

  孟国庆是在帮农民干农活时,从地头的一份报纸上读到了有关中美互派留学生的消息。 他回忆道,“那时,国内正处于乍暖还寒的政治氛围中,不少人的思想还没有解放,对这么多人出国,尤其是到美国这样的‘头号帝国主义国家’留学,更是忧心忡忡,而且还担心留学生‘叛逃’了怎么办。”

  不久,邓小平同志站出来说:“中国的留学生绝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出一点问题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要担心他们不回来,即使出国的1000个人中跑掉100个人,也只占十分之一,还有900个人回来。”

  和绝大多数国人一样,当时孟国庆并不清楚这个消息所具有的历史意义,更没有想到自己不久就会搭上这趟“列车”迈出国门。“我只做过升官梦,但是从来没有做过留学的梦。出国留学离我太远了,既‘不可望’,也‘不可及’。”

  选拔考试玩真格赶考路上“抱佛脚”

  当时我蹲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把一本借来的英文语法书匆匆地“啃”了一遍,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英语里还有一个“虚拟语气”。在第二天的英语考卷中居然还考到了几个小题。

  1978年8月14日绝对是孟国庆永生难忘的日子,以至于时隔30年,他还清楚地记得那天早上院里的韩主任急匆匆地从四楼跑到二楼来通知他,“院里推荐你去参加这个考试,你去吧!”孟国庆当时愣了一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原来是要他参加第二天在济南举行的“教育部1978-1979年出国预备生、研究生和进修生英语考试”。孟国庆后来才知道,院里听说这次选拔人员并不重视政审,而要玩真格的——外语一定要过硬,才临时递补他和另外两个同事。

  那天,孟国庆去院里开介绍信,到办公室签字盖章。中午11点左右,孟国庆挤上了去济南的火车。那趟火车不仅慢而且还晚点,等他摸到在山东大学内的考场时已华灯初上了。

  “当时我蹲在摇摇晃晃的车厢里把一本借来的英文语法书匆匆地‘啃’了一遍,直到那时我才知道英语里还有一个‘虚拟语气’。在第二天的英语考卷中居然还考到了几个小题。”孟国庆不禁回忆起考前的“临时抱佛脚”。“一切发生得太突然,甚至太神乎其神了,简直就和小说里写的一样,很戏剧化。”

  笔试试卷“很新鲜”难倒不少“英雄汉”

  笔试试卷密密麻麻两大张,每张有三页A4纸这么大。这种考卷今天对一些初中学生也不算很难,除了中英互译外,就是现在的单项选择题,然而在国人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何谓“托福”的30年前,人们对这种出题方式却十分陌生。

  “从我识字开始,不知参加过多少次考试,有中国的,有外国的。但是,最令我难忘的,却是30年前的那场决定我人生命运的考试。”

  “当时山东省的考生都集中在山东大学,至少有四五百人,考场上不乏头发灰白的考生,我们算是年轻的。”英语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项,没有听力测试。笔试试卷密密麻麻两大张,每张有三页A4纸这么大。这种考卷今天对一些初中学生也不算很难,除了中英互译外,就是现在的单项选择题,然而在国人还没有几个人知道何谓“托福”的30年前,人们对这种出题方式却十分陌生。如今这种题型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但当时确实难倒了不少“英雄汉”。孟国庆也不例外,面对着陌生题型的试卷迟迟无从下笔。

  口试的朗读材料是从“新概念英语”中选出来的,然后接受考官的提问。面对三位“铁面判官”,口语不强的孟国庆没发挥好,加上笔试又是那样“一败涂地”,孟国庆不免诚惶诚恐。“我结结巴巴像挤牙膏,朗读时很多发音不准甚至干脆读错了,只见考官不断记录,我越发慌读错就越多。”当时的惶恐和尴尬孟国庆记忆犹新。

  一个月后,考试成绩终于“尘埃落定”了,孟国庆竟通过了这次考试,“当时我真有一种在马路上捡到大钱包的感觉,因为我对自己的考试成绩已不抱希望。”

  后来孟国庆又心惊胆战地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才“三榜定案”成为改革开放后首批赴美留学生之一。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