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印刷术“二次革命”从这里起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3日18:09  大众网-齐鲁晚报
印刷术“二次革命”从这里起步(组图)
  1987年5月份《经济日报》的全部版面都用激光照排技术排版。5月22日第一张激光照排的《经济日报》印了出来。《经济日报》成为世界上第一家采用计算机激光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日报。

印刷术“二次革命”从这里起步(组图)
华光照排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志强。

  30多年前,潍坊电子计算机厂与北大联手开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

  时光倒回二十年,"华光"在全国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作为"七四八工程"会战组员之一,山东潍坊电子计算机厂与北大等单位联合研发了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现了中国印刷行业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印刷业从此告别了"铅与火",开创了"光与电"的时代。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原理样机也在潍坊呱呱坠地。

  名词解释:激光照排

  所谓激光照排,实际上是电子排版系统的简称。电子排版系统的诞生,给出版印刷行业带来了一次革命化的变革。在此之前,无论是出书还是办报,主要依靠的是铅字排版印刷。这种技术虽为人类文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如工人劳动强度大、污染环境、版面缺乏变化、效率较低等等。而电子排版系统以崭新的面貌为出版界、新闻界、印刷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它以效率高、周期短、版面灵活、字库齐全等优势逐渐取代陈旧的铅排技术,成为出版印刷行业技术中的主力军。关键人物

  当代毕昇王选

  王选出生于1937年,是江苏无锡人。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和技术负责人。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让印刷业,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并为新闻、出版全过程的计算机化奠定了基础,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1992年,王选又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是国内唯一四度获国家级奖励的项目。

  王选本人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曾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王选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宗合)延伸阅读

  汉字激光照排击退英美同行

  20世纪80年代初,当欧美已经进入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阶段时,中国印刷业仍在沿用近百年的铅字印刷。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问世,改变了这种现状,迎来了中国印刷业历史的第二次革命。1985年5月8日,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和新华社中间试验工程正式通过国家鉴定和验收。使中国印刷业务跨越了第二、第三代,直接进入第四代计算机激光照排的信息化时代。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造福了整个华语地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一统国内照排系统市场,使当时来中国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英国蒙纳公司、美国王安、HTS公司和日本写研、森泽等公司,纷纷退出中国市场。据《当代中国编年史》

  人都快入土书还没印出——

  印刷业呼唤“光与电”

  “人都快死了,书咋还印不出来?”眼见凝结自己心血的图书迟迟不能出版,20多年前,一些老科学家曾发出了这样的抱怨。谈到当年华光照排系统研发的背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华光公司工程师殷建民对记者说。

  上世纪70年代初,我国的印刷行业还停留在铅字排版、凸版印刷的时代,印刷行业的产能严重不足,瓶颈在于排版速度太慢。由于印刷技术的落后,在当时想要出版一本书,光排版至少要花上大半年的时间。

  而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西方的印刷行业已经从铅字排版转为照像排版和胶版印刷,在这方面,中国大大落后了。

  曾参与华光系统早期研发、现任华光照排公司董事长的徐志强回忆,当年一些老科学家意识到,计算机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其应用将普及到社会各个领域,如果不和本民族的文化基础——文字相结合,就不可能推广应用。在这种背景下,1974年8月,国家正式批准立项“七四八工程”,工程分为精密照像排版、中文检索以及中文计算机通信三个部分。

  研发激光照排,专家不知成败——

  潍坊担着风险接任务

  1977年,由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潍坊电子计算机厂、新华通讯社等单位组成的会战组,承担起了照相排版系统的开发生产。潍坊电子计算机厂派出专业技术队伍进驻北大,参与系统的开发研制,而照排系统的生产任务基本上落在了潍坊电子计算机厂。

  华光照排公司董事长徐志强称,潍坊在计算机领域起步较早、领导者敢于承担风险、人才的引进,是华光能够迅速成长的三大原因。“在那个年代,敢于承担风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徐志强说。

  徐志强回忆,在“七四八工程”立项的时候,全国有不少有实力的电子计算机厂家,而潍坊电子计算机厂并不起眼。然而对于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一些大的电子计算机厂家却并不热衷,或者说缺少敢于承担风险的勇气。

  在当时,参与研发汉字激光照排系统,成功或是失败专家也不敢说,即使成功了何时能够见效,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何时收回……这些问题不得不慎重考虑,不过,当时的潍坊市委、市政府对此给予了充分支持。

  为引“凤凰”抛出“橄榄枝”——

  “迁户口”政策吸引北大生

  潍坊当时知名度还不高,一些重大技术攻关,依靠本地人才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引进技术人才成了当务之急。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当时的潍坊电子局决定为选中的技术骨干解决夫妻两地分居的问题,答应把农村户口的配偶和子女转成潍坊城市户口,解决他们的住房、子女上学问题。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迁户口”这个说法,潍坊抛出的这个“橄榄枝”,对那些技术人员充满了吸引力。华光公司工程师殷建民回忆,当年,华光集团原总工程师、激光照排技术专利持有人之一向阳,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来潍坊的。向阳老家是湖南,毕业后留在北大,农村户口的妻子无法在北京落户,来到潍坊以后,妻子的户口问题才得到顺利解决。

  那时候,人事部门比较喜欢接纳“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生,不大想要1970年的毕业生,认为他们在大学只学了一两年,本事不大。而来到潍坊的向阳和傅国泰等人都是1970年的北大毕业生。后来证明,他们是那批调入潍坊的技术人员中的佼佼者。

  试用初期问题多多——

  汉字经常拖着长尾巴

  汉字属于象形文字,是由一个个不规则的笔画组成,不同于西方的字母文字,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研发十分复杂、困难,汉字如何进行压缩、存储、还原是系统研发成败的关键。

  “报纸输出的大样上,有的字咋还拖着长尾巴出来呢?”这是华光系统初期试用时经常遇到的一个难题,这一问题也引起了用户的不满。这个问题困扰技术人员很长时间,华光工程师、激光照排技术专利持有人之一汤玉海挖空心思地查找,终于发现了程序在处理横、竖、折等规则笔画时有一组编码疏漏,终于让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字拖着长尾巴”这类棘手的问题,在华光系统研发过程中还遇到了很多。

  1984年,华光激光照排系统进行试用,当时这套系统并不稳定,单纯从速度上来讲,激光排版的速度比铅排快不了多少。为了多抢得一些时间,在文字录入磁盘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就把手一直放在计算机软驱口上,文字一旦录入到磁盘中,立刻拿起来往照排车间跑。华光照排公司市场部经理宋晓利回忆。

  从墨守成规到打破“樊笼”——

  外国“螺丝钉”帮大忙

  “只要社会主义一棵 草,不要资本主义一棵苗”、“不用国外的一颗螺丝钉”……华光公司工程师殷建民说,华光系统研发初期,这些想法还很盛行,直接制约了系统的研发。最初,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出来以后,系统长时间不稳定,最主要的不是软件问题,而是硬件跟不上,受内存容量、处理速度等问题制约。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思想发生了改变,可以大批购买外国硬件,可以采用更先进、更稳定的硬件,这套系统很快稳定下来。当然,不利的因素也有,国外激光照排系统也引了进来。国外的稳定性虽好,但是功能上不如国产的,所以当时采用软件自主研发,硬件用国外的。软件是核心技术不能丢,国外的汉字排版系统很快被挤了回去。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