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动机
今年10月9日,代课教师郭广林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批评其供职的湖北民族学院70周年校庆“庸俗、变味”。10月29日,遭校方解聘。
对于此事,有人支持郭广林对学校的直言批评,也有人指责他没有维护学校声誉,给学生就业等带来影响。
昨日,本报记者对话郭广林。
- 对话人物
郭广林 47岁,北京人。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燕京”摄影工作室主人,今年10月29日以前是湖北民族学院代课教师。
10月9日,郭广林在博客上发表文章,批评其供职的湖北民族学院70周年校庆“庸俗、变味”。20天后,他被校方解聘。前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他说,学校解聘他,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
桌子上摆着点钞机,在学校收钱
新京报:大学校庆一般都会搞活动,为什么你偏要批评自己的学校?
郭广林(以下简称“郭”):我的意思不是反对校庆。校庆应该搞,但是应该围绕一种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展开,让别人感受到我们确实是在认真办学。而我看到的校庆就是个商业行为,这样的行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不好。
新京报:你只是觉得这种形式不好?
郭:对。仿佛一个从事外事活动的人,穿得像夜总会里的人一样。
我认为一个大学的体面,是这里师生的知识和修养,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不是这种庸俗的场面。
新京报:你还记得校庆现场是什么样子吗?
郭:桌子上一溜摆开几台点钞机,在那里收钱。校园里条幅都挂满了,张灯结彩,搞得和商场开业似的。校庆搞得和红白喜事一样,已经异化为一种敛财的手段。
这样的校庆,至于背后还有没有不正当行为的博弈,我不得而知。
新京报:你知道校庆花了多少钱吗?
郭:具体花了多少,我想学院的一些领导知道,为学院校庆张罗购物送礼的人知道,学院的一些财务人员知道。但愿这个校庆不会花了很多不该花的钱。
新京报:有人认为可以借助校庆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你不这样认为吗?
郭:校庆要是真能为正确引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为学生争取到一些利益,也无可指责。但最好不要因为极少数人的利益所得,而绑架了大多数师生的意志。
有学生停课,为筹备校庆练跳舞
新京报:为什么是你站出来批评?
郭:我经常下乡去拍照片,对恩施当地的经济状况比较了解,和学生也聊得多。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都是穷人家的孩子,很不容易。
这些孩子是来学知识的,结果进了学校,发现学校不重视教学,却把这些庆典活动搞得如火如荼。
新京报:怎么不重视教学的?
郭:那天我在路上碰到一位教师,随便问他,去上课?他说,上什么课,为了校庆课已经停了。
仅我知道的,我们艺术学院就有学生停课,为筹备校庆晚会练跳舞。这是以牺牲学生的学习为代价,不务正业,本末倒置。
新京报:所以你就想到在博客上写文章批评学校?
郭:那时校庆已经过去十几天了,我整理照片时看到那些点钞机,突然想到钱钟书老先生的一句话。
他健在时,有好事者,想为钱老先生搞一个什么纪念活动,去征求他的意见,钱老说:花一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好事者悻悻。
所以我就写了那篇“不明不白、不三不四、不痛不痒”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