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儋州启动疫情响应为集中出现的病例打下基础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0:34  三联生活周刊

  让儋州市启动《儋州市霍乱应急处理预案》一般疫情(Ⅳ级)响应的病例出现在白马井乡。9月30日,白马井卫生院就接到一名腹泻、呕吐不止的病人,治疗后效果并不明显。国庆节的下午,这名病人被转到儋州市人民医院负责传染病诊疗的内三科,内三科主任郑成芳当天下午被召回医院。郑成芳告诉本刊记者:“当时病人已经垂危,激烈地腹泻、放射性呕吐,短时间大量失水导致休克、肾功能衰竭。”这名病人立即被送到ICU病房,“肾功能衰竭是最危险的,这个过程不可逆,必须做透析”。

  整整一天,郑成芳和内三科的医护人员都在不停地组织抢救,“一次性补液就超过1000毫升”。10月2日中午病人才转危为安,连续几天总共给该名病人补液超过8000毫升,超过了一个人的血量。“抢救结束后才开始怀疑是不是霍乱。”当天就把病人的排泄物采样送到儋州市疾控中心检查,“霍乱的诊断分三种,临床诊断、快速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实验室诊断是从化验样本中经过24小时培养,如果培养出霍乱弧菌才能真正诊断为霍乱”。当天快速检验结果为阴性,“可能不是霍乱”。不料第二天实验室结果为阳性,由此确诊今年7月份以来海南首例霍乱病人。第二天,儋州市启动了一般疫情响应,为应对10月中下旬集中出现的病例打下了基础。

  治疗传染病的内三科成立于去年8月,这次霍乱疫情也成为内三科的首次考验。“从10月3日确诊霍乱之后我们就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郑成芳告诉本刊记者,“我们有个年轻的护士刚休完产假就开始连续加班,转到市医院的患者都是危重病人,要求我们所有医护人员都在战备状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造成业内感染,或者危及患者生命。”每年9~11月是海南肠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儋州人民医院每年在这个时候都会开设肠道感染门诊。

  内三科门诊和病房位于儋州人民医院东南角的一幢小楼中,“这幢楼是按照‘非典’时的小汤山模式盖的”,分成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病房为污染区,诊室为半污染区,医生办公区为清洁区。医护人员和患者有各自的专用通道,医护人员进入办公区后,要上防护服、防护鞋、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才能进入病房。“从10月中旬病例增加后,我们就陆续将非肠道传染疾病的病人转移到其他病房,腾出空间,10月底之前,所有的病房都用于急性肠道传染病的病人。”每个病床下都增加一个红色的小盆,用来给病人的呕吐物消毒。

  乡镇卫生院已经趋于平静的时候,郑成芳却一点也不敢松懈,他不停地翻动着病人的记录,10月26日之后就没有病人送到这里了,病人越来越少,但他说“11月5日还有住院病人19个,6日还剩15个,7日就剩11个了,可到今天也不敢松劲”。

  防控疫情中的行政力量

  “这种散发的点状流行是让我感到最棘手的问题。”海南疾控中心流行病所所长金玉明告诉本刊记者,“按照以往的经验,霍乱多暴发在贫困的农村地区,往往是由于聚餐引起某个区域的感染。例如今年6月,海南已经发现8例霍乱感染者,都属于同一个村子,并且都参加过一次聚餐。这种典型的暴发比较容易控制,只要针对某个区域进行防控就可以,也更容易找到污染源。而这次疫情出现却是彼此独立的点状流行,给防控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这种散发的病例的确让海南疾控中心感到头痛,10月3日确诊1例之后,海南疾控中心副主任韦茂国等4人连夜赶到白马井,将与这名病人发生过接触的人员全部进行诊断,发放预防药物,该病人的家里、就诊过的卫生院和医院都进行彻底的消毒。“10月12日到15日海南恰好是强降雨天气,降雨一停,病例就开始增加。”金玉明说,从新英开始,很快附近的白马井、木棠等乡镇也开始报告疑似霍乱的病例,不久与儋州市相邻的临高也出现类似病例。“这样的散发状况,已经不是单一因素所能解释了。霍乱弧菌始终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结合天气原因初步推测与强降雨导致村庄积水无法排出、污染村民的饮食有关。”同时,考虑到当地村民的生活习惯,人畜的排泄物也可能污染生活环境,“例如当地的饮食习惯是将熬好的粥滤出米粒,用生水泡着喝,这些习惯都可能造成感染。这样的话,在暴雨经过的任何村庄都有可能发生感染,防治工作就变得异常困难”。

  10月20日省疾控中心首批专家就赶赴新英,21日上午金玉明也到达新英,下午卫生厅应急办的专家也迅速赶到,“对周围的地面、水源、食物都要取样送检,同时还要指导当地如何服药、消毒、诊断”。金玉明在儋州待了近半个月,几乎跑遍所有出现病例的乡镇。“每天16点钟,各卫生院都要把当天的情况进行汇报,我们根据当日情况立即布置治疗和消毒方案。这次霍乱弧菌的类型属于O1群小川型流行株,症状较轻,与O139群相比,特点是无腹痛、不发热,来去无踪,预防和消杀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散发的特点,需要大规模地预防和消毒,这些都要依靠行政部门的推动。”金玉明说。10月21日,儋州主管卫生的副市长林生茂得到省疾控中心关于疫情的通知。“第二天我立刻赶到新英,马上启动较重疫情(Ⅲ级)响应,启动零病例报告制度,形成一次全民动员。”林生茂告诉本刊记者。

  10月22日凌晨4点,黄玉村的苏女内就和丈夫起床,他们要赶班车去海口附近的海域捞海螺。“家里只有两亩水田,又有5个女儿和1个儿子,靠种田肯定维持不下去。村里有些人在养殖螃蟹,每天都包车组织村里的人帮他捞海螺喂螃蟹,一个人一天能挣30块钱。”苏女内说。前一天晚上,苏女内就开始拉肚子,因为“怕耽误干活”,吃了几片药后挺过一晚。早晨坐车到海口附近,一下车,苏女内就开始剧烈地腹泻和呕吐,几乎站立不住。丈夫赶忙打120急救电话,就近送到海口医院。“到医院的时候已经不能动了,只知道他(指丈夫)搀着我,一群医生围过来。”经过两天的治疗,苏女内已经可以自由活动,可是失水造成肾衰使她不得不住进肾病病房。一开始,苏女内坚持要出院,“家里哪能花得起钱?”

  “村民最担心的就是高昂的治疗费用。”10月25日,儋州市财政拨出138万元,“其中38万元用于购买消毒和预防药品,100万元作为所有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治疗费用。”林生茂告诉本刊记者。据不完全统计,儋州已投入防治经费近300万元,对疫病病例全面实行免费治疗,对疫点村庄所有村民和全市16.2万名中小学生实行免费预防性服药。“卫生系统与地方行政力量的结合才使儋州疫情迅速得到控制。”金玉明说。关于防疫,林生茂说:“初步预计今年12月完成6个村的改水改厕,到2009年在沿海9个乡镇建立垃圾处理厂。”-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更多关于 海南 霍乱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