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的命运轨迹(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1:33  兰州晨报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的命运轨迹(组图)
上世纪70年代,李生有在师大附中校园读书,身后是当时的教室(李生有供图)。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的命运轨迹(组图)
如今师大附中漂亮的校园。

  1976年10月的一天,22岁的李生有手提一个包,站在挂着“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校牌的学校门前。

  李生有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也就是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1970年到1977年期间,因学校隶属关系的变更等原因,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改名为“兰州市第三十二中学”。今天的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这一名称则是在1988年确立的。而今,我们通常都简称“师大附中”。

  一个人和一所学校的命运轨迹

  三人一张桌

  李生有从兰州师范毕业后就被分配到“兰州市三十二中学”。提着简单的家当,在跨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李生有就成了“附中人”,开始了自己在附中30多年的教师生涯,直到今天。

  “快得很啊,一晃30多年过去了。”李生有说,记忆中感觉,自己提着包到住进学校分的宿舍就像是昨天的事。

  “我到学校的时候,工宣队还在,当时还是工人阶级管理学校,学校的教务处当时叫教育革命所,学校给我这样的新老师分配的宿舍是平房,那个时候学校里没有一幢楼,全部都是平房,包括教室,整个学校里找不到巴掌大的一块水泥地,全部是土地——土地操场,唯一的一块篮球场地也是土场地。”对自己的七八年的宿舍生活,李生有记忆尤为清晰。“当时我们住的宿舍一间也就10平方米左右,住三位老师却配一张桌子。宿舍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房顶上铺的都是油毛毡,油毛毡上压的是砖块,秋冬时节刮风的时候,风大一点油毛毡就被吹走了,时常是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直到结婚的那一年——1981年李生有才搬出单身宿舍,搬进了学校分的面积为16平方米的平房,“一共是一间半,半间充当卧室,大小也只够支张床。”说起结婚,李生有还提及了一件从未对人说过的“秘密”。他认识的第一个女朋友在兰州饭店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两人彼此感觉都非常好,李生有甚至开始准备结婚的沙发了,他买了弹簧,买了流行的沙发布,准备自己包沙发,那时候,市民家里的沙发多是自己包的,很少买,主要还是买不起。李生有说他当时的工资一个月是44元,等交完10元的伙食费、给老家的父母寄一点之后也就剩不了多少了。不过,后来他的沙发倒是包好了,但是两人却分手了。“分手的原因是女方的妈妈嫌我是个教书的,是个‘臭老九’,说万一哪一天再来个运动,像我这样的‘臭老九’说不定就被下放了,如果她姑娘跟了我,那可就要跟着受苦了。”

  生炉子的苦与乐

  一进校门,李生有就担任了初一年级的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当时,学校隶属于兰州市,实行的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共设有四个年级:初一、初二、高一和高二,一个班也就50来个学生,全校师生总共也不过1000余人,生源主要是学校周边的居民子弟和农民子弟,其中以居住在安宁的学生居多。当时的高中录取率也就3个学生中招1个,录取分在全市也是排在前列的,改革开放后到八十年代中期,录取率有所降,即七八个录取1个。学校实行的也是像现在的寄宿制。

  “那时候学生住的是大通铺,几米长的通铺上,一个学生挨着一个学生。班主任的一个工作就是在晚自习下课后到宿舍查看学生。”李生有说:“有一次,一个学生半夜里阑尾炎发作了,疼得打滚,当时没有车,我赶到宿舍后只能背着这个学生往安宁医院跑。”

  和不少学生一样,当老师的李生有也不怎么会生炉子,当时,无论是自己住的宿舍还是上课的教室,冬天都靠一个煤炉子取暖,生火用的煤是学校按照班级定量发放的。“有时候上课铃声响过好几分钟,但是老师学生还呆在教室外面,因为教室里的炉子还没有生着,煤烟熏得人眼睛睁不开。”但是,即使这样,对于那种生活,李生有也有一种怀念在里面。“冬季的时候,学校会分几次发放煤炭,每当那个时候,学生们都出动了,搬的、抬的,冬季的阳光照在操场上,照在忙碌的学生身上,操场上的残雪在阳光下亮亮的,就像那个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简单而不失温暖,偶尔有学生踩在尚未融化的雪上摔倒了,顿时四周就响起笑声……”

  农场学农的趣事

  对于现在90后的那些娃娃而言,存在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校办工厂和学校农场是个陌生的概念!

  李生有说他进入“三十二中”的时候,学校里不仅有校办工厂,还在雁滩有一个农场。校办工厂里有刨床、铣床,主要生产的是桌椅板凳,后来还生产过金属黑板等。学生们有时候也到校办工厂里去做做手工和试验。除过学工,学生们还要学农,学农主要是去农场劳动。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月的劳动时期,农场里主要种的是麦子、玉米和蔬菜,学生们干的活多是除草之类的,收麦子这类活多是属于老师和高二年级的学生,每到暑假,学校老师都要参加收麦子,当时学校有一辆拖拉机和一辆大卡车,拖拉机把麦子从农场拉到学校操场进行打碾,大卡车主要用于后勤。”在李生有的记忆里,他还清楚地记得他曾经多次拉着架子车,拿着四五十本学生们的粮本子,到五里铺粮店给学生们买粮。“在农场的一个月,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农场周围是农民的地,白天劳动完,一些调皮的学生晚上就偷偷溜到农民的地里偷西红柿、黄瓜,其实根本就不是为了吃而偷,就是学生们调皮胡闹腾的。在农场老师每天要点几次名,就是担心有的学生跑到不远的黄河里游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