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富不该被戴上道德枷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1:33  新京报

  -新观察

  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后,商品经济开始活跃,冲击着计划经济时代的财富观,由此产生了“向前看还是向钱看”的争论 ,当时杜芸芸把自己所继承的10万元遗产捐给国家,无疑是这场争论的标志性事件。

  杜芸芸该不该捐这笔钱,这个问题现在已可以基本厘清———一个人如何处理他个人的财富,那是他的自由,大众对 此应持宽容的态度。事实上,杜芸芸之后,这样的捐款行为接连不断,久而久之,人们已习以为常。

  当时许多人包括杜芸芸自己,都把获得巨额遗产看成不劳而获,现在则被认为是天经地义。中国的富豪第二代们,大 多安享于父辈的荫庇,而普通年轻人,也不再把“啃老”视为羞耻的事。

  改革三十年来,人性逐步回归正常,理性的财富观正在形成。金钱不再是肮脏的东西,热爱财富,崇尚高水平的物质 生活,不再会受人指责;大公无私不再被极端化,个人的利益不再需要无限度地为国家牺牲,民富国强取代了国富民强;富人 散去千金,让财富归于社会,不再被认为是炒作、为出名,相反,“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成为舆论鞭笞富人们的口头禅 。

  不过,理性的财富观的形成并非一帆风顺,传统的偏见依然根深蒂固。杜芸芸后来的遭遇就是一例,她成名后,丈夫 要下海经商,但工厂却以“你是名人的家属,不能一心想着钱”为由而不肯放人。

  不难看到,在当下的中国社会,大大方方谈钱,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什么,但遇到像杜芸芸一样头顶道德光环的特殊 人物,无不引起争议。今年年初的南方雪灾中,衡阳农民刘吉桂救助了一辆大客车中的44名乘客,他因此受到赞誉。但后来 传出刘吉桂救助收钱的消息,情势急转直下,刘吉桂的“圣人”形象猛然间坍塌,各种批评质疑纷至沓来。

  然而,金钱与财富,不该被戴上道德枷锁,只要是取之有道,用之得宜,都无可厚非。令人欣慰的是,从有关杜芸芸 、刘吉桂等人的争论中,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

  □韩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