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温故1993:告别粮票的那一年(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4日17:13  红网-潇湘晨报
温故1993:告别粮票的那一年(组图)
  1993年9月9日,在湖南长沙《东方巨人毛泽东》图片展览厅前,两位中年人和毛泽东巨幅图像合影留念。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而举办的这一展览,通过大量文字、图片再现了毛泽东的生活风采。资料图片/新华社

温故1993:告别粮票的那一年(组图)
  1993年5月10日是北京取消粮油票第一天,北京市朝阳区西石门粮店和往日一样平静。资料图片/新华社

温故1993:告别粮票的那一年(组图)
禹作敏。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倪志刚 长沙报道

  1993年,毛泽东诞辰百周年。同样在这一年,粮票被取消了。

  计划经济时代渐行渐远,并不等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帆风顺。1992年市场经济目标甫一确立,人们就发现大量的非市场力量以更加强大的手段进入了经济生活。

  粮票取消了,但农民遭到新的“白条”的束缚;市场正名了,但经济遭到新的权力的操纵。经济学家魏杰当年有一个著名论断:1993年出现“通货膨胀”,实质上是“通货腐败”。大量“官倒”炒房地产、炒股票、炒期货,是比“物资倒爷”破坏性更大的“货币倒爷”。

  “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是1993年的一个历史隐喻。作为全面迈进市场经济的第一年,各种组织似乎都还更习惯于用旧的控制农民的方式去控制新的社会。“马家军旋风”因此一度辉煌至极;贾平凹的小说《废都》也因此一度被查禁,他被指责为“仍以农民的观点看待大城市里发生的一切”。

  当然,新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可阻挡。1993年,大邱庄“庄主”禹作敏因“家长制”色彩过浓倒台了;国家行政人员也开始脱离乡土气息,换上公务员衣装;走得更远的人则在迈向国际社会,尽管北京人在纽约的生活很没落,尽管中国人在蒙特卡洛的申奥很失败……

  1993年,新旧时代交替的痕迹特别明显。

  当年2月,全国两会召开,代表委员们就餐第一次不再需要缴纳粮票。5月10日,北京市政府正式宣布,从这一天起,取消粮票。

  告别粮票,从1992年4月1日就开始了,当时国家同时提高粮食的定购价格和销售价格,基本上实现了购销同价,在此基础上,各地陆续开始放开粮价、取消粮票。1955年出现的粮票,终于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不过,1993年市场经济目标刚刚确立,以至于经济形势在接续1992年的兴奋时出现了通货膨胀。到1993年岁末,市场粮价直线上升,由南至北,迅速升温,优质米的价格普遍上涨1.1-2.0元/公斤,普通大米价格也上涨0.8-1.0元/公斤,其他粮食的价格也相应上涨。

  这种特殊的民生背景,恰逢1993年对毛泽东诞生100周年的特殊纪念。历史记忆与怀旧情绪一起发酵,酝酿、膨胀成了一种在前进中甩不开的复杂社会心理。

  粮票取消了,“白条”出现了

  1993年农业大丰收,粮食总产9128亿斤,创历史最高纪录,为什么粮价还会上涨呢?

  “粮食生产成本提高,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时国内贸易部经济研究中心孟黎加刊文分析说,一个重要的背景是,1992年粮食收购期间大量的“白条”,让粮农辛苦了一年后收入无法兑现,导致粮农种粮售粮的积极性下降。

  比定价低让农民感受更深的是“打白条”。1993年全国两会期间,不再“吃粮票”的代表委员中,就有不少人提出“农业危机”的说法,说农民有许多苦衷。因为1992年下半年来的6个月中,大量资金拮据的地方政府给农民“打白条”,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不满情绪。全国两会后,中央办公厅、国务院于3月19日发出《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

  国务院明文规定,农民负担的费用每年必须控制在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但《人民日报》却发现:益阳地区的农民1992年人均纯收入为646元,调查结果表明,农民负担人均为62.96元,占收入的9.75%,超过农民当年纯收入增长幅度的5.4个百分点。

  “这是怎样一个不等式!”《人民日报》呼吁“站在农民的角度想问题”,并分析说“打白条”现象的重要原因是“集资摊派繁多”。例如,宁乡县东湖塘乡1992年建中心小学共投资90多万元,其中60多万元贷款和利息全部摊派到农民头上,人均50元,占上年人均纯收入的6%。

  当时,“人民的事业人民办”成为非常流行的一句话。政府部门和干部常常拿它做理由向农民收钱、派工;农民则抱怨说:“办不尽用之于民的事,收不完取之于民的钱。”

  站在农民的立场看问题,让粮票退出历史的方式并不光彩,因为取代粮票的一度是对农民更加苛刻的“白条”。这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惨痛教训。

  “白条”欠了钱,钱又贬了值

  给农民“打白条”,是因为政策性的收粮资金不够,那么,钱都到哪里去了呢?

  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目标后,全国上上下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冒出了无数个“新摊子”、“新项目”。银行里的钱滚滚而出,就像流水从决了口的大坝一泻千里。

  199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31%左右。这其中,大量政策性农副产品收购资金被转移或拆借。据26个省市统计,从1992年初到1993年春,农村向县以上城市工业部门流出资金额高达524亿元。但是,到了农副产品收购旺季,资金却不能及时回笼,这是“打白条”现象的一个重要背景。

  在“打白条”现象的背后,又是整个宏观经济的通胀格局。

  北京市5月10日宣布取消粮票后5天,国家即上调银行利率1.19个百分点,显示中央对通货膨胀的危险的强烈警惕。手拎“菜篮子”的城市居民发现,高档进口家电一夜间上涨了千余元,国产洗衣机和其他家电价格也以20%、30%的涨幅往上蹿。全国35个大中城市的生活费用价格指数一季度上涨了15.7%。在“打白条”欠农民钱的同时,老百姓又感觉到手里的钱贬了值。

  进入6月,领导人对经济形势的估计是越来越严重。江泽民总书记6月2日在讲话中的用词是“萌芽状态”,15日改称“矛盾和问题”,19日则进一步强调“突出矛盾和问题”。朱镕基副总理自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原来的行长李贵鲜离职。银行开始把发放出去的贷款收回来。到7月底,就把拆借资金收回来332亿元,还增加了405亿元的储蓄。银行以此为储备,又可以发行几百亿元去收购夏粮了。国库券又有人买了,财政部不再找银行借钱发工资了,股市也止跌启稳了。报纸上兴高采烈地欢呼“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废都》被废了,□□□□□□

  与“打白条”和经济形势一起膨胀的,是当年的文化上的“废都热”。那一年,连居委会的老太太都知道,一个叫贾平凹的作家,写了一本让人脸红心跳的书,里面有好多□□□□□□。

  1993年6月,《废都》出版,掀起一股“废都热”。全国大小报纸、通讯社纷纷发表与《废都》或贾平凹有关的文章。有人说“《废都》是一部当代的《红楼梦》”,有人说是“自《围城》以来最好的一部写知识分子的小说”。刊登《废都》的《十月》发行达20多万份,《废都》第一版为30万册,出版社后又加印数十万册,合计100万册(份)。各地盗印本总数也在百万册以上。

  某大学一位教授的调查发现,该大学的学生只看书中“□□□□”前后关于性描写的文字。10月6日,《陕西日报》头版报道,在诗文笔会上,一位漂亮女性公然要效法书中唐婉儿,写条子要做贾平凹的情妇,还要求贾平凹当面答复。10月11日,《今晚报》报道,17岁的青年张得军因阅读《废都》被书中的性描写撩拨得欲火上升,竟强奸他的12岁表妹郑百灵。表妹反抗,他便用手使劲堵她的嘴,致使百灵窒息身亡。

  对《废都》的否定越来越多。贾平凹当时说,他写《废都》是因为在他看来,“西安在中国来说是废都,中国在地球上来说是废都,地球在宇宙上来说是废都”。这更加惹恼了一些“非普通”读者。贾平凹还借庄之蝶的口说“牛像个哲学家”,并用“牛嘴”调侃当年热火朝天的北京第一次申办奥运活动:“什么是奥林匹克运动会,那里边的人是人类的运动精英吧,百米赛跑能跑过一只普通的羚羊?人整个儿退化了,个头再没有了秦兵俑的个头高,腰也没有了秦兵俑的腰粗。”

  9月24日,北京第一次申奥失败。几个月后《废都》也被“废”了,成为“禁书”。有人断定:“《废都》是贾平凹第一部写大城市的长篇,但他仍以农民的观点看待大城市里发生的一切,于是他感到与大城市格格不入,认为城市人在退化在衰变,大城市不过是废都一个”;“贾平凹本质上是一个农民作家,文化素养不高,所以他才对《金瓶梅》中的性描写趋之若鹜,而且拙劣地进行模仿”。

  回来了!主席铜像矗立韶山冲

  事实上,1993年与“废都热”一样具有历史感的还有“毛泽东热”。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年末,一座高达10米多的毛主席铜像回到韶山冲。

  湘潭原市委副书记郭果夫是有关铜像工作组的成员之一。他回忆,1991年10月,中央同意在韶山塑建一尊毛泽东同志铜像。铸造厂家选择了航天航空部南京晨光机器厂金属制像分公司。

  护送铜像回韶山的成员之一文军彪也曾撰文回忆说,1993年12月2日,铜像启运,车队途经苏皖鄂赣等省,每经一处都受到了热烈欢迎,各省地(市)县的主要领导都是到自己所辖范围的交界处迎接,铜像经过的每一个城市都交通畅通、秩序井然。军人、警察立刻立正行举手礼,路旁的行人立即止步以目相送。

  湖南醴陵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走过的地方,车队一踏上这里,就有人鸣礼炮24响,欢迎的队伍像一条长龙,鞭炮声随后一直响到醴陵城。在醴陵城区,人们奔走相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一时鞭炮声震耳欲聋,烟花四起,火光冲天,场面十分壮观。

  郭果夫回忆,12月6日,铜像到达湘潭,在市委大院过了一夜。第二天,他一道护送铜像前往韶山。欢迎的人很多,过了银田寺后简直就是人的海洋,迎接的人群长达15公里。郭果夫感动得流泪了。当天,湖南省委在铜像广场举行了迎接仪式。

  12月20日,江泽民总书记专程到韶山为铜像揭幕。12月26日,毛泽东以铜像之身在他的农村家乡度过了100岁生日。一代伟人以自己的伟岸身躯守望着1993年及其以前的历史,也眺望着1994年及其以后的未来。

  人们注意到,1993年末,全国粮价直线上涨。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放开了粮价,这等于宣布吃了几十年的统购统销饭的粮食流通部门丢掉了“铁饭碗”。职工们“怨气很重”,自然希望市场供求紧张、粮价上涨,以得到一部分额外收入。因此,在价格上涨之初,全国几乎所有的国营粮店都没作出任何平抑物价之举,有的甚至成为推动粮价上涨的“弄潮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