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这台收录机当年曾是多媒体(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02:39  扬子晚报
这台收录机当年曾是多媒体(组图)
陈先生的小竹椅保存完好。

这台收录机当年曾是多媒体(组图)
双卡收录机。

这台收录机当年曾是多媒体(组图)
俞爱荣儿子的出生证。

  由南京市委宣传部和本报联合举办的“晒晒我家老物件”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点燃了市民极大的热情,到目前为止,本报的热线电话依然热得烫手。市民们晒出的每一件老物件,都包含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或者一个有趣的故事。

  孩子当年坐小竹椅上幼儿园

  昨天在卫桥新村陈先生的家中,记者见到一个竹制的儿童座椅,脑海触电般地闪过儿时坐在爸爸自行车前小椅子上的温馨一幕。这样的情景可能在大多数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们记忆中都有印象。

  这个儿童座椅是用竹子做成的,上面绕了一圈黄色的硬塑料带,美观而简易。“把这两个‘脚’夹在自行车前面的横梁上就可以坐了,座椅放在前面有一个好处,大人可以看住小孩,坐在后面有时候看不见。”虽然是“老古董”,陈先生却对它赞不绝口。

  陈先生说,那时候他和爱人都要上班,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交给老师看管。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不愿意去,坐在座椅上老是动,又哭又闹,不得安生。陈先生没办法只好每次都准备一些点心来哄他。“后来,小孩逐渐就对座椅感兴趣了,好像觉得大人骑车,他也可以坐在上面看风景。”陈先生笑呵呵地说。

  曾用收录机放磁带代替讲课

  陈先生又从自家的地下室里搬出了一台满是灰尘的双卡收录机,这台收录机体积庞大,有两个大喇叭和一堆按键。据陈先生说,别看它笨重,可是功能强大,既可以放磁带,也可以录音、听收音机,音质还特好。“过去我喜欢听戏,尤其是京剧和越剧,经常借朋友的磁带来听,遇到好的唱段就录下来。省得再去买了,你看,这边放歌带,这边放空白磁带,这样就可以一边放歌一边录音。”陈先生表示:虽然现在听歌有各种各样的VCD、DVD,但是自己还是最喜欢听收录机。记者发现陈先生家的玻璃柜子里上下几层都摆满了磁带,足足有一百多盒。

  更让记者觉得有趣的是这台收录机不仅可以用来听歌,还可以充当给学生上课的“多媒体”,为陈先生教书育人立下了汗马功劳。陈先生说,自己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经常要听一些课本的录音磁带。有时候,就干脆拿到课堂里放给同学们听,这种新的上课方式大大激发同学们的兴趣,比自己说教的效果还要好。“后来,我当了硕导带研究生,通常一个导师就带两三个研究生,我就把他们请到家里来,给他们放录音,又方便又省事。”

  晚生几小时“损失”一打子票

  家住网巾市小区的市民俞爱荣家里仍然保存了一张儿子的出生证。她说,儿子正好是1979年1月1日出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一起成长的。记者发现,出生证上日期有一些涂改,将初始写的1978改成了1979。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看似普通的一张出生证,还藏着一段有意思的故事呢!

  1978年12月31日下午,俞女士突然肚子疼,她预感到肚子里的宝宝可能要降生了。家人火速把俞女士送进了医院,在产房里,俞女士不停地祈祷:“宝宝啊,你一定要快点出来,快点出来,争取赶到12点之前出来啊。”原来只要宝宝12点之前出生,俞女士一家就可以补发一年的布票和当月的粮票、油票、豆腐票、蛋票等等。一年的布票有一丈六,当时做一件衣裳三尺布,一丈六可以添置5件衣裳呢!俞女士在心里美美地打着如意算盘。可是当时钟“当、当”地敲了12下,所有的美梦都破灭了。

  第二天上午10点15分,宝宝才姗姗来迟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是个男孩,俞女士的心里却没有多少兴奋,而是没好气地说:“唉,这个宝宝真是不争气。”俞女士指着出生证上的名字说:“你看,工作人员把我的名字写成了‘余爱蓉’,三个字错了两个,我也懒得理会了。”

  老通讯录只有姓名和住址

  市民顾先生拿出一本1982年大学毕业时做的通讯录。这本通讯录比起现在人们做的装帧精美的通讯录简直是简陋至极。通讯录由十多张A4纸折叠后装订而成,纸张非常薄,简直是“吹弹可破”,上面的字一看就是用过去的蜡纸刻印而成的,有些地方墨重了,还会出现重影。

  通讯录封面的设计还颇费了一番心思。上面是一排弧形小字:化学工程系81届毕业生,中间几个粗体大字“通讯录”是竖着的,下面是横着的署名:南京化工学院和日期1982.1.11。为什么81年毕业,署名却是82年呢?顾先生解释说,自己是恢复高考后第一届大学生,国家为了尽快恢复文化教育,让他们78年春天就入学,81年年底毕业。这本通讯录是1982年年初做的。

  通讯录的内容也很简单,只有姓名、家庭住址和单位名称。“过去人们联系就靠写信,不像现在联络方式那么多,又是手机啊、又是QQ啊,还有MSN、Email五花八门,那时候连固定电话都没有。”

  王颖 吴俊 文/摄

  如果您家里藏有见证改革开放30年生活变化的老物品,请拨打本报热线96096报名吧。我们将从所有征集物品中挑选最具影响力的物件2件、优秀物件20件、入选物件50件。获奖者将获得中脉科技提供的08新款远红镇痛服等。你可拨打热线96096或登录QQ群42237802告知你的藏品。获奖作品本报仅作展示,所有权仍属藏家。

  特别提醒:本周六本报老物件展将走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明故宫校区,欢迎市民前去观展。南京民间记忆记录团的藏家高松等,将到现场和学子以及市民交流。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