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尘封文学重现见证时代成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5日16:05  新京报

  -新观察

  四十年的时间,一个叫张爱玲的名字两度流传。四十年前,一纸风行上海孤岛,是豪门名媛,是才子佳人,是流行偶 像;四十年后,绝代芳华逝去,身为汉奸前妻,却以华美的文字,再度成为文学之后,甚至改写了现代文坛的座次。

  在改革开放之后,张爱玲为什么会梅开二度呢?

  “文革”刚结束时,名作家涌现的速度堪比流行歌手,一个默默无闻的新人,凭一部短篇小说,就可以闪亮登场,成 为万民敬仰的文化偶像。刘心武、卢新华、张贤亮、蒋子龙、沙叶新等,无一不是“一炮走红”。

  文学在当时,扮演了思想解放先锋的角色,作家们控诉“文革”、感慨青春、憧憬未来,成了深受创伤的群众的精神 领路人。那时候的作家,像知识分子,像思想先锋,像群众领袖,但就是不太像作家。那时候的文学,像控诉信,像檄文,但 确实不太像文学。那时候的小说,如在当时振聋发聩的《班主任》,如感动了不少读者的《哦,香雪》,再过若干年来看,实 在简单粗糙得可以。

  但文学必然要回归文学。当文学的极度干渴终于过去,世俗的生活漫步走来,人们的审美渐趋正常,他们的期望值就 高了,从“文革”中走出来的作家们,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精神之胃。而耽误了时光,同样要恢复元气。远水解不了近渴,人 们如饥似渴,于是他们想起了被扫到历史角落的张爱玲。

  张爱玲小说的文字之美,内容的世俗之美,是人们喜欢她的原因。而社会的开放,观念的宽容,让人们可以忽略她的 封建出身,“不堪”身份。当文学不再是革命,当文学就是文学,张爱玲也就红得水到渠成。

  其实,跟张爱玲同时走红的,还有不少作家。如周作人、沈从文、梁实秋、林语堂,都重新成了畅销作家。这些被历 史裁决过,甚至被批判过的作家,都纷纷老树发新芽,与张爱玲一样,作为大师被抬回文坛。这些曾经的遗老们,携着他们或 灵性或幽默的文字走来。

  文学作品的逐渐丰富,所供选择的日益多样,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时代变化的大前提下,文学回归到文学本身。

  张爱玲们的回归,有多种意义可以解读,如象征着文学的归来、作家向旧身份的告别,还象征着社会逐渐走向成熟。 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家的被发现,与其说是考古发掘,不如说是变化的时代对文学作品的宽容吸纳。一批尘封已久的名家名 作重见天日,见证着的是一个新时代的茁壮生长。

  □潘采夫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