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个时代的真诚表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6日11:06  新京报

  -新观察

  上世纪80年代,北大学生喊出了两个口号:“小平您好”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或许是改革开放初期最具 有影响力、也最富于象征意义的口号。

  那个时代的亲历者们所感受到的,是压抑已久之后所迸发出来的激情,是百废俱兴进入黄金时代的兴奋,甚至是一种 舍我其谁的悲壮。今天,我们再来回顾这段历史,需要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理性的反思。

  我们曾经长期陷入个人崇拜的举国迷狂之中。政治领袖拥有巨大的魅力,这是政治中的常见现象。但在现代政治的背 景下将领袖神化,只能带来悲剧性的后果。邓小平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所做出的最大的政治贡献之一,就是破除个人崇拜的迷 信,确立以民主法治为目标的政治改革方向。

  80年代初的大学生们,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一批受益者,他们对邓小平的崇敬和感激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这种感情 的表达,不是山呼万岁,而是一句简单、亲切的问候。

  当时在北大团委工作的徐小平认为,这个口号体现了对邓小平的一种极其尊敬,但这种尊敬又是含有平等意识和亲切 感的。这里面闪耀着一种精神———民主,这使得我们领导人的形象更平民化。显然,这个口号反映的不仅仅是北大学生的心 声,也是一个时代的情感表达,而且是一种自由、真诚的表达。

  我们还要注意到的是,“小平您好”的标语,是在盛大的国庆庆典上,以一种打破常规的方式突然出现的。在很长一 个时期,国家的仪式都是高度的模式化,在被组织起来欢庆的人群中,只有“群”而没有“己”,看不到个体,也不允许参与 其中的个人有任何自我表现,每个人都只能按固定的程序整齐划一的动作。当大学生们突然举起自制的标语并被官方所认可时 ,这无疑体现了重大的进步。

  国家的庆典,应该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国家举行各种仪式,彰显国家政权的权威,更要体现对人民的尊重,要让人 民的情感与意愿,能够在仪式上获得表达的空间,从而扩大政治的包容度和开放度,也提升政府的凝聚力。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国家宣布了哀悼日,举行了规模空前的悼念活动,将每一位国民对悲痛的表达,升华 为国家的仪式,极大地增强了人民对政府的认同。这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将充满激情的“灵机一动”,转化为理性的制度建设,这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任务。

  □任羽中(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秘书)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