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铁路投资先行一步
其实,在4万亿扩大内需的投资措施没有公布之前,中央政府核准包括铁路、公路及机场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消息已经公开。
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日前介绍说,截至目前,国务院批复的铁路投资额已经达到两万亿元,其中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了1.2万亿元。
按照2006年通过的《铁路十一五规划》显示,到2010年主要目标为: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十一五期间的铁路投资规模为1.25万亿。
而如今,铁路投资规模被进一步扩大。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介绍说,今年后两个月,有34个准备充分的铁路建设项目有可能被批复,规模达3800亿元。而明年计划完成投资达到6000亿元。另外,明年还准备新开工项目约70个,投资规模约1万亿元。
“最近几年,是中国铁路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今后三年铁路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3.5万亿元。”杨忠民表示,“根据我们的初步测算,明年计划完成的6000亿元基建投资规模,可以创造600万个就业岗位,需要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估计对GDP的拉动可以达到1.5个百分点。”
关于投资铁路建设的收益,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沈家文博士向记者算了一笔帐,每投资铁路1000亿元,对钢材、水泥等原材料需求可产生约380亿元,对制造业的需求约200亿元。
“目前我国钢铁、水泥等行业因出口受阻,产能也出现过剩。铁路建设投资对于这些行业,都将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甚至还将对沿线以及周边地区的一系列产业具有长远的带动作用。中央政府所作出的提升铁路建设投资的决策,是顺应时势的一个重要决策。”沈家文博士说。
其实,铁路投资只是我国整个交通投资的一部分。据2007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前,我国将重点构建“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和4条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成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10万亿元以上。
据此,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杨开忠教授认为,基础设施除了投资铁路以外,还应该包括城际轨道交通,“这也是适应当前城市化和大都市圈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人口密度比较高,很多城市都适合建设大运量、高效率的轨道交通。”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速度突飞猛进。据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估计,从现在到2025年间,中国城市可能铺设50亿平方米的公路,新建170个轨道交通系统。到2025年,中国城市将建筑500万座新楼,其中将有多达5万座摩天大楼。从2008到2025年,仅中国城市消费的增长就等于创建一个新市场,其规模相当于2007年的德国。
“毫无疑问,随着城市化人口增加,中国消费市场大增,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会为企业带来高回报,对扩大消费需求有很大提升。”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说。
投资民生是首要重点
记者注意到,中央此次出台的十项措施,按照“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灾后重建、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分为六类。细深究,这六类工程其实也都是围绕“民生”而展开的。
“十大措施中,把‘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放在了十项措施的第一条,显示民生的重要性。”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民生是十项措施的最大特色,老百姓将从十项措施中直接受益。
记者还注意到,在直接关系民生的措施中,第八条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明确提出要“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其实这种直接对农民的补贴,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比如对于农民的农资、粮食等项目进行的国家直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年前在甘肃省一位农民家里,就见到了国家发给当地每户农民的粮食直补“一本通”存折。
“国家把给予农民每亩地20元、30元的粮食直补,都直接打到了那个存折上。那户农民家里有5口人,一年加起来就补了500多元。农民可以随时把钱取出来消费。”袁钢明说,十大措施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确实是找准了方向,对扩大内需很有帮助。
“如果国家还能以这样的方式给每位农民再补100元,1亿农民是100亿元,10亿农民就是1000亿。这1000亿元人民币一定能产生巨大的消费拉动效果。”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
资料:
国务院确定的总投资达4万亿的扩内需、促增长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对廉租住房建设支持力度,加快棚户区改造,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
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沼气、饮水安全工程和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完善农村电网,加快南水北调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客运专线、煤运通道项目和西部干线铁路,完善高速公路网,安排中西部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城市电网改造。
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推进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强重点防护林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支持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建设。
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支持高技术产业化建设和产业技术进步,支持服务业发展。
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体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
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
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
从重基础建设到重民生
“积极财政”十年轮回出新意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这是十年之后,我国宏观调控再一次出现“积极财政政策”。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2004年始,我国实行“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之后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08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今年下半年,国际经济形势风云突变,让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再次改弦易辙,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针对这一调整,业内人士认为,政策的转变主要是为了提振内需,弥补外需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中央推出的十项措施透出的重要信息是宏观政策转向,说明我国整个宏观政策的定位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积极财政政策再回头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即增加政府支出来扩大社会总需求。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连续6年实施了积极财政政策,同时伴以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1998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让中国成功应对了亚洲金融危机。如今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跟之前的政策,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时增发了1000亿元长期国债,所筹资金用作国家预算内的基础设施建设专项投资。对财政预算作如此大动作的年中调整,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是极其罕见的。
贾康表示,当时,国务院对增发国债所筹集的1000亿元资金的使用作了认真研究。项目安排的重点是:第一,增加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投资。第二,铁路、公路、电信和一些重点机场建设。第三,扩大城市环保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第四,建设250亿公斤仓容的国家储备粮库,全年国家直属储备粮库建设投资达到年初计划的17.5倍,超过建国以来的投资总额。第五,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和建设工程,同时抓紧进行城市电网改造。第六,扩大经济适用住宅建设规模。
1998年开始的积极财政政策一直持续实行到了2003年,自2004年开始,中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
目前,积极财政政策再次出台,与1998年政策有何区别?
“这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政策的系统性和着力点方面,比之前更宽泛,力度也更大。因为这次面对的外来影响更深重,所以,我们的反应也比过去强有力。”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卫星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据科技部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政府投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这样既能够拉动经济增长,抵御经济的下行压力,同时又能为整个经济增长带来一个良好的环境,引导社会民间更多的投资。
“但这一次跟1998年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政府加大了对民生的投资。这次的积极财政政策投资范围更宽,力度更大,以解决收入不平衡的问题,更多地向弱势群体比如农民和农民工倾斜。尽管1998年也有面向民生的,但力度很小,而现在是大规模的。”王元副院长说。
财政部预算司王卫星副司长对此也有相同看法,他认为这次积极财政政策,不限于政府投资搞基础设施建设这个领域,更偏重于民生,同时也偏重于出口行业,侧重于像增值税改革这种持续性的鼓励措施。
“这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并不是国债发完了,这批项目建设完了就结束了。这次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长期的,出台时机也是不错的。”王卫星副司长说。
货币政策又转向
11月11日,就当前如何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相关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确保货币信贷稳定增长及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扩大内需,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记者了解到,目前央行已经研究制定实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五大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和进一步改进中央银行金融服务等五大方面。
受宏观政策调控及其他因素影响,从7月开始,我国在上半年一直高位运行的CPI已开始逐步回落。
“目前反通货膨胀的压力相对在减弱,央行适时调整政策发出的信号说明,目前货币政策除了防通胀,还树立了保发展的新目标。”王卫星副司长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