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5日,星期五。北川文化旅游局局长林川重感冒多日,却一刻不得闲。北川文化旅游局办公室里人来人往,桌上电话不断响起,林川很忙,嗓子都哑了。“任家坪一带北川中学建成博物馆;北川县城建成遗址公园;唐家山堰塞湖待论证后,发展水上旅游与休闲度假。”林川说,北川县城里,一条路、一块巨石、一幢房屋,甚至一个脚手架,都见证了这史无前例的地震。北川正在筹划,将县城地震遗址、羌文化、唐家山堰塞湖三者合并,一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北川筹划:将县城地震遗址、羌文化、唐家山堰塞湖合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昨天 三倒拐
必经之路 巨石掩埋
2008年5月12日之前,北川县城,宁静美丽。北川人的茶余饭后,在湔江两岸留下无数幸福的脚印。郁郁葱葱的山林下,湔江环绕着约3.5平方公里的县城,蜿蜒而去。王家岩下,不时传来孩子们嘻嘻的笑声;景家山脚,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老县城的十字口,从清晨到黄昏,总是热闹非凡;新县城的北川大酒店,门前举行过无数大型活动。
三倒拐,是通往北川县城一条长约1公里的柏油路,这是通往北川的必经之路,也是每个北川人向外来者介绍北川县城的起点。震前,远方的客人来了,在第一道拐,北川人一定会让来客停下脚步,一脸得意地指向山谷,“看,我们北川多漂亮。”
山谷中,青山绿水间的北川县城尽收眼底,蓝色、橙色、红色的屋顶错落有致;湔江上,连接新老县城的吊桥清晰可见;老县城里,北川电力公司蓝紫色的框架格外惹眼;新县城里,毛坝中学操场上的国旗迎风飘扬。站在这里,可以看到菜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可以看到三轮车夫在路上揽客……地震发生后,难以计数的巨石将三倒拐压得严严实实,所有的楼房无一例外遭到巨大破坏。
8月17日,在北川驻守近百日的成都军区某铁血师,就在三倒拐告别北川。如今,为保护地震遗址,县城已封,三倒拐上的巨石也在救援之处得以清理。对北川人来说,依然希望在这里停下来,再看一眼北川。不久的将来,专业应急救援训练基地有可能就在县城遗址中,利用可控废墟作训练场、演习场。
昨天 北川大酒店
北川地标 黯然矗立
北川新县城禹龙街上的北川大酒店,是绵阳市内首家建立在县级城市的涉外三星酒店,堪称北川县城里的地标式建筑。如果说老县城里普通百姓生活得怡然自得,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新县城则代表着北川的另一面,北川大酒店周围,茶楼、饭店、羌族娱乐城应有尽有。北川的干部说,每次县里接待客人,大多选择在新县城进行。2003年10月25日,整个北川喧闹沸腾,大酒店前,色泽艳丽的中国龙舞了起来,身着羌族服饰的北川人唱了起来,禹龙街、禹龙中街,每一个北川人都在奔走相告: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一个羌族自治县。
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酒店广场前,在5月12日那天,哀鸿遍野,受伤的、受惊的、无助的北川人席地而坐,北川县长经大忠、北川县委组织部部长王理孝,从老县城的县委礼堂,翻过乱石绕行而至,安抚着惊恐的百姓,安排了现场自救。5月19日,全国默哀日,北川大酒店门前,各路救援部队为遇难者献上花圈。
■记者探访:汶川大地震遗址博物馆将原貌再现,游客还可体验到地震来袭时的感觉
今天 老县城
抡起锄头 挖出新生活
10年前,夏家军和王福秀带着两个孩子,从山上搬到了北川老县城的迴龙街。开饭馆、搞装修,尽管只是租房住,如果你问王福秀,那10年过得如何?乐观勇敢的王福秀会笑着回答你,“当然好!”
11月15日,北川县城铁门右侧的山坡上,络绎不绝的游人远眺着县城。王福秀20岁的女儿夏春菊,穿着一身羌族服装,坐在小摊前,向游人兜售震前、震后、“9·24”暴雨后的照片。漂亮的姑娘并不太爱说话,问到她的家,她回头看了一眼,“已经看不到了。”他们的家离曲山镇幼儿园、曲山小学西校区很近,清晨或黄昏,王福秀总能听到窗外传来孩子们的笑声。十字路口的繁华,曾经让开小饭馆的夫妇俩挣了不少钱。
地震来了,王家岩疯狂地滑坡,县委办公楼没了、县民政局消失了、小学和幼儿园找不到了、县医院成了废墟……在弟弟摊位上聊天的王福秀,拼命往高处跑,还是被一幢倒下的五层楼房挤进下水道,直到5月16日才被救出。5月18日,女儿和丈夫在绵阳的医院里找到了她,但16岁的儿子从此阴阳相隔。“9·24”暴雨之前,王福秀的房子还在,暴雨之后,老县城再次遭到王家岩的泥石流袭击—泥泞之中,王福秀能看到的只剩下一个屋顶。
11月15日,王福秀和丈夫抡起锄头在山坡上锄地,他们准备将摊位上移,也方便为更多的游人拍照,“坐在那里花钱总有花光的时候,自己总要想点办法,还要继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