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CTV7致富经专题 > 正文
2008年11月14日,央视《致富经》播出《给鸡穿鞋的秘密》,以下为节目内容。
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上,张来印饲养了一群特殊的鸡。只要提起这些鸡,附近的村民各个都是津津乐道。
白马村村民邢玉洋:“他那个鸡呀,跟我们自己家养的不一样,远处看像鸡,跑起来像鸭子似的一拐一拐的。”
白马村村民卢翠芹:“我活这么大没见着过鸡穿鞋的,太逗乐了。”
给鸡穿鞋,听起来确实是件新鲜事。貌似鸭掌的鞋,穿在了鸡脚上,如同给它们套上了个紧箍咒,有时小鸡还不得不靠翅膀来保持平衡。不光走路受到了阻碍,最主要的是小鸡在山上刨食离不开这对尖爪,如今被套了个严严实实,自然是一百个不乐意。既然给鸡穿鞋一无是处,张来印劳神费力的搞出这么个花样,究竟又是为了什么呢?
白马村村民邢玉洋:“都是为了赚钱呗,赚大钱,所以才搞得跟别的鸡不同,以前他根本都卖不出去,现在也好过了,原先穿的那个连我们还不济呢,现在西装革履的,也牛了,都是因为给鸡穿鞋的过。”
这鞋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张来印始终是守口如瓶,跟谁也不肯透露。这让人们都纷纷猜测,说法更是五花八门。
白马村村民邢玉斌:“为了保暖我觉得是,冬天本来我们这个养鸡都在里边给它通上电灯,点上一段时间,产蛋比那个平时要多。”
白马村村民邢玉洋:“给人留这个悬念,他就是为了他自己独吞挣钱,都挣了钱,还显他呀。”
要想弄清张来印给鸡制作的这双鞋,究竟能起到什么作用,追根溯源还得从2005年他退伍回乡后遇到的一件麻烦事说起。
2005年5月,张来印回到了家乡###镇###村的第三天,就接到几位战友的电话,因为易县的柴鸡蛋在附近小有名气,回到城市的战友希望他能够帮忙在农村购买些货真价实的柴鸡蛋。可这个要求却让张来印感到颇为为难。
张来印:“要想买真正的柴鸡蛋,只能回到我们村子里面买,但是村子里面养鸡呢,一般的家庭也就7、8只,并且还不是每天都下鸡蛋。”
可是哪个战友也得送上个10斤8斤,这么多的鸡蛋,家里这个小村子一时间又很难凑的出来。但是既然老战友开了口,张来印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张来印:“我顺着这个一遛跑了20来里地,5021绕了6、7个村庄,每家每户的全走到,都把它敛上来,为了凑这个数量。回来以后累得我浑身跟散了架似的。”
这件事让张来印感触颇深,家乡的柴鸡蛋虽然有名,可产量却很小。如果自己能利用优势,规模饲养,向城市批量供应一准能赚钱。从中悟出了商机的张来印就在这一年的10月,创办了养殖场,从山东购进了20000万只鸡苗。没想到,随着小鸡的长大,带给他的并不是快乐而是越来越多的烦恼。
张来印:“3、5个月养下来以后,我这个山上周围,就是300、400米,树根草全吃光了,跟蝗虫扫荡似的, 5304整个刨秃了。”
20000多只鸡散在山坡上,每天如此,周边已经变得寸草不生。当地畜牧站也为此事专程赶来,提出了要求。
易县畜牧站站长王书海:“如果密度太高,可能要对咱们当地的植被,尤其是我们的草皮,树木,树下的植被造成影响,会造成我们生物链的断链。所以不能大量的集中饲养。”
按照规定一般每亩山地的饲养量不能超过##只,数量过多会造成生物断链,鸡的食物也会因此枯竭。此时张来印才明白当地的柴鸡蛋即使供不应求,也没人规模饲养的真正原因。如今摆在他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开辟新的场地分栏饲养,要么减少饲养数量。开辟新的场地,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不说,自己一个人也很难分心照顾。减小规模,在市场上就不会具备优势。这让张来印两头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既能不破坏植被还不用减小规模的折中办法。
张来印:“一日三餐加大它的饲料量,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饿着,不能让它下不了蛋啊,咱指着它挣钱呢。”
饲料作为了主要食源,母鸡几乎每天都能产出一枚蛋。张来印心里暗自高兴,自己是因祸得福。没过多久生意真的就找上了门,本地专做山货生意的经销商听说这里有大批的柴鸡蛋马上就签订了包销合同。张来印本以为后面一茬接一茬,自己财源不断。谁想到,只高兴了一天,这笔生意就出了岔子。
张来印:“我刚发出去,客商就给我打电话来了,我刚一接到电话开始就劈头盖脸的骂了我一通,说我以次充好,说你不是柴鸡蛋,怎么当柴鸡蛋卖给我啊,说的我莫名其妙。”
明明自己在山上散养的出来柴鸡,怎么可能下出来的会变成普通鸡蛋,但从个头上就有明显的区别。张来印说什么也不相信,带着刚产出来的鸡蛋他找到经销商非要来个当面对质。
经销商卢涛:“当时他过来说我这个鸡蛋给他掉包了,他挺气愤,我也挺气愤,结果就抬杠,抬杠他就说这个鸡蛋肯定不是他的,我说肯定是他的。”
两人都是理直气壮,互不相让。唯一的办法就是当面打开对比,结果接连打开了几个鸡蛋,都和这里存放的是一模一样。再与人家在村子里收上来的柴鸡蛋相比,色泽差异是一目了然,这下张来印可傻了眼,只能把鸡蛋都拉回了家。接下来的日子,张来印为了找到销路四处奔波,可这样的柴鸡蛋自然没人愿意收购,事情变得越发的棘手。
张来印:“鸡养这么多,每天都在下蛋,这个鸡蛋有个保质期的,你比如说夏天半个月,它就流汤了,臭了,那我不是一分钱也收不回来吗。”
不得已,张来印只好把自己的鸡蛋都当做普通鸡蛋拿到市场销售,本来散养鸡的产蛋量就远远低于笼养鸡,结果还因为个小卖了个低价。回去后张来印不管怎么盘算都是做了个亏本的买卖。
张来印:“柴鸡运动量大,它每天需要消耗的能量大,就是说鸡蛋的形成过程需要的时间长,可能是2天3天它才能下一枚蛋,而笼养的可能一天下一枚蛋,我这个跟它这个比较,产量比它低一倍,可吃的并不少,吃的比那个反而还多呢。”
再不想个办法,刚刚开办的养殖场撑不了多久就得倒闭。就在他彻底绝望,准备卖鸡的时候,老战友刘洪武给他讲了一件不久前看到的新鲜事,从而让事情的发生了转机。
张来印战友刘洪武:“当时我去陕西我们战友家里,看到他们那鸡,都穿着一双鞋好像是,我感到很奇怪,我问当地的农民还有我的战友,他们给我解释,因为当地呀,平地里面好多地膜,鸡老是去抓,所以每家每户的鸡都穿上了一双鞋,它再也不挠这个地膜了。”
连地膜都抓不破,在树林自然不会因为刨食再破坏生态,中断生物链。张来印觉得这个主意再好不过,与刘洪武一起照葫芦画瓢,比划好了尺寸先做了几双,进行了一次实验。没想到小鸡穿上鞋一下地,就出现了异常的反应。
养殖场员工黄映日:“别的鸡都追着它看,它感觉不自然,老想叼,它着不着地了不,拿嘴,它来回叼,别的鸡也看着挺奇怪的,它来回跑,别的鸡也追着它来回跑。”
这么一折腾,鸡受了惊吓,接连几天是只趴窝不下蛋。为什么这个方法在自己这儿就变成这个样子,张来印仔细一打听才知道,人家陕西农村那是用来对付公鸡的土办法,刘洪武没弄清楚,就和自己乱讲,让原本还有点的收入如今也葬送在了这双鞋的手里。
张来印战友刘洪武:“来印一直在埋怨我,说我给它出了个馊主意,我也感觉非常不好意思,回到家以后跟我爱人说,我爱人说这个事不新鲜,她说在她娘家的时候听见她老奶奶说以前鸡穿过鞋的,为了不糟蹋生产队的粮食。”
既然以前老人这么做过,兴许会有破解的诀窍。刘洪武赶忙跑到了妻子的老家,向村子里的老人仔仔细细的打听起了如何应付母鸡炸窝的来龙去脉。
西陵镇村民马占起:“小的那会,在它不下蛋的时候就给它绑上了,绑上了它不下蛋,它习惯了它就不乱飞了,它就好了。”
小的时候让它适应,下蛋的时候就不会受到影响,原来给母鸡穿鞋的诀窍如此简单。刘洪武回到家赶忙把这个秘密告诉了张来印,两人决定卖掉手里的鸡,另购鸡苗在山谷的另一侧密林中重新搭建鸡舍。可批量生产,究竟该给鸡穿上什么样的鞋,既能降低成本,不影响它活动还能达到不破坏植被的目的呢。
张来印:“我是从鸭子掌得到的启发,因为鸭子掌是连在一起的,是一个扇面,所以它刨不了地,只能吃表皮的东西。”
用粗布做成鸭掌形状,把尖爪包裹起来,既不会影响它活动,还能防治它刨地。张来印计算了一下,耐磨的粗布成本低,一双最少能使用两个月。当小鸡长到40天,育雏结束的时候,张来印给统一小鸡都穿上了鞋,闹腾了几周后,小鸡果真都平静了下来,虽然显得有些笨拙,可事情一切都是按照预想的在发展。
张来印:“我给鸡穿上鞋以后,它就不便于往深层的刨了,它只能寻找地表面的食物。”
植被不再被破坏,四周的昆虫构成了食物链,小鸡能吃到的东西反而比以前多了许多。随着天然食物的增多,张来印每天只需要添加少量的粮食作为补充,不但节省了成本,小鸡也得到了均衡的营养,产出来的鸡蛋,自然也有了明显的区别。
易县畜牧站站长王书海:“它可以食入动物蛋白,活体动物蛋白,还可以食入植物蛋白像这个草籽,像苜蓿叶,或者其他的草类,一种植物蛋白,再加上其他的矿物元素,所以水分比较少,密度比较高。”
这回张来印的心里有了底,带着鸡蛋又一次找到了经销商卢涛,没想到人家验过鸡蛋后,马上签订了为期两年的供货合同。
经销商卢涛:“因为超市订货量都特别大,所以说咱们这个货源也不好找,如果说质量确实过硬,我们在超市卖3块钱一个,老百姓都能接受,所以宁可出高价我们把它收购过来。”
经销商一下给出了高于普通鸡蛋10倍的价格,如此高的利润是张来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2007年底,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张来印不但将养殖基地扩大到了10万只的规模,还投资建成了加工厂,如今他的柴鸡蛋已经远销到了千里之外的深圳,走进了全国72家连锁超市。
本文由中央电视台七套《致富经》栏目提供,详细内容请登陆央视国际网站CCTV-7《致富经》栏目查询!
注:CCTV-7《致富经》栏目播出时间:首播:每周一至周五22:02--22:32,重播:每周二至周六 13:52—14:22。
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致富经》栏目敬请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