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拥有得天独厚港航资源的山东,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而不断实现跨越发展,港航综合实力已跃居全国第四位,95%以上的外贸进出口货物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山东从建国到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用了46年时间,而从4亿吨到突破5亿吨只用了短短1年时间。
有水大家行船,港航驶出新天地
——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局长王栋访谈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山东港航的飞速发展,改革开放的30年,是山东港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30年。”采访山东省交通厅港航局局长王栋时,他用一句话概括了改革开放30年来山东港航发展的成就。
“山东港航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以后按时间段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正是这三个阶段的成功跨越,才有了今天的全新面貌。”王栋局长说。
他说,从改革开放之初到1993年,是山东港航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山东省积极响应国家“有水大家行船”等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水运发展的政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以适应外向型经济为重点,初步奠定了港航发展的基础。
1984年,按政企合一的模式成立了山东省航运管理局,统筹规划全省航运事业发展;相继扩(建)了龙口、威海、岚山、石岛、青岛地方港、烟台地方港等22处沿海地方港口,港口密度居全国首位。
山东港航改革发展的第二个重要阶段,是从1993年至2002年。1993年至1997年,全省营业性船舶达到9496艘、474万载重吨。船舶数量、总载重吨、载客量等都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1998年,山东省属港航企业合并组建为山东航运集团,实现了向完全市场经济的转轨。2002年,山东航运集团撤销,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的港口与省属沿海港航企业开始整体向所在市下放,港口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港口发展步入正轨。
进入新世纪,山东省水路运输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从那时至今,成为山东港航发展的第三阶段。特别是2005年以来,沿海港口吞吐量以年均9000多万吨的速度递增,年均增长幅度23.7%。
三个亿吨大港 一条黄金水道
仨亿吨大港全国唯一
改革开放初期,我省沿海只有港口15个,吞吐能力只有3000多万吨,设施设备简陋、靠泊能力差、货物过驳倒载、装卸肩挑人抬。随着沿海经济发展战略,特别是“借港兴市”的战略实施,使全省港口建设步入了良性发展快车道。据统计,仅2005年至2007年三年间,全省就投资214.9亿元,新增生产性泊位69个,新增吞吐能力10106万吨。
2007年底,继青岛港和日照港吞吐量破亿后,烟台港也成功杀入“亿吨俱乐部”,山东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三个亿吨海港的省份。
一月吞吐量过去干两年
港口吞吐量大小是当今世界上衡量港航业强弱的水银柱。1978年,山东沿海港口吞吐量只有3194万吨。经过17年努力,1995年突破亿吨大关。今年1-10月份,我省沿海港口吞吐量就达到了5.494亿吨,此时一个月完成的吞吐量就相当于1978年全年的近两倍。
山东从建国到沿海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用了46年时间,而从4亿吨到突破5亿吨只用了短短1年时间。
京杭大运河黄金滚滚来
上世纪70年代,我省仅有793公里的内河通航里程。京杭运河山东段只能通航50吨以下的驳船、木帆船。
经过30年的改造和疏浚,全省内河现有航道2400公里,通航航道1070公里,其中高等级航道400公里。济宁至台儿庄段171公里的主航道,全部改造为三级航道,内河重要支线航道及进港航道都升级为高等级航道,1000吨级船舶可由济宁区域南下达江入海,内河因而真正成为了“黄金水道”。
船舶鸟枪换炮港航服务繁荣
进入80年代以来,山东运输船队从弱小到壮大,从大量租船到拥有大型船队,由小型、机帆船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发展,一大批专业化的集装箱、原油、铁矿石船舶成为水上运输的主力,基本实现了全球通航。
同时,港航服务体系也日益繁荣,一批大型船公司、港埠企业和服务企业应运而生。至2007年底,全省已拥有水运、港埠企业1046家。
>>延伸阅读<<
港航成新引擎山东经济扬帆
本报记者 杨传忠
山东北濒渤海,东临黄海,居东北亚海上交通要冲;大陆海岸线3100多公里,占全国的1/6,岛屿海岸线687公里,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良好的建港条件;内河干流长10公里以上的河流1500条,现有通航航道1070公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1000吨级船舶可由济宁区域达江入海……
蓬勃发展的山东港航业促进了煤炭业、石油业、电力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力拉动了山东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据测算,山东省水路运输与第二产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与第二产业的关联度可达到0.82,与GDP的关联度达到0.80。2007年,山东沿海对全省GDP的贡献值在855亿元以上,为社会提供了近200万个就业岗位。除此以外,京杭运河山东段续建工程完工后,运河“四带”建设将更具魅力,据不完全统计,航运业吸纳从业人员接近20万人,年创社会效益近百亿元,有力地带动了鲁南经济的发展。
此外,山东港航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的调整产生巨大影响。比如日照、滨州两市近年来大力实施“以港兴市”战略,社会经济发展发生了明显变化。日照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县级小市崛起为明显区位竞争优势的海滨城市,莱钢等一批大型企业纷纷到日照落户。其间,日照港的发展功不可没。滨州也以北海新区建设为依托,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油盐化工快速膨胀,造船产业迅速崛起,到“十一五”末,将形成130万载重吨造船能力,造船及配套产业实现年产值260亿元。
随着省委、省政府提出“一体两翼”与“海上山东”的经济发展新思路,山东港航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青岛为龙头的“一体”,离不开港口的强力支撑;日照港作为鲁南出海大通道,牵动着鲁南经济带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黄河三角洲地区通过完善港口设施,可以放大土地、化工、石油等资源优势,进一步提高开放和开发水平。山东港航,势必成为带动“新山东”建设快速发展的强力引擎,“海上山东”将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