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期付款:打碎储蓄罐的启蒙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1:02  新京报

  -新观察

  在厉行节约、储蓄当道的上世纪80年代初,尝试分期付款,今天花明天的钱,无疑给当时捂紧口袋、不知“现金流 ”、“金融衍生品”是何物的中国人上了第一堂消费启蒙课。

  毋庸置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挑战了当时的消费观念甚至道德伦理:借银行钱消费的人一定是自我约束力太差, 道德境界欠缺,贪图享受之徒,这样的“败家子”今天的收入用完还不够,还要透支未来。

  事后证明,正是分期付款这把“金钥匙”,打碎了中国人的储蓄罐,让“消费也在贡献GDP”的口号深入人心。

  如今,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消费国,紧跟日本。

  其实,改革初期,打碎消费枷锁的,不是自发的消费者,而是无利不往的精明商家。“零增长不等于零需求”、“在 购买时,你可以用任何语言;但在销售时,你必须使用购买者的语言。”正是这样的推销理念,商家为了尽快卖掉积压产品, 找到了阿里巴巴的智慧密码:分期付款。

  商人的嗅觉是敏锐的,正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在中国开创了一种消费模式,也开创了另一种生产模式。

  人们渐渐发现,“生产性借贷”

  和“消费性借贷”没有本质差别,因为“消费也是生产”。

  随着改革的深入,身处商业大潮中的人们越来越接受这种模式。如今,不通过贷款买房、买车,不当“房奴”、“车 奴”反倒成为理财课堂上被人嘲笑的“差生”。事实也证明,合理的借贷消费不仅不会让人更堕落,反而因为还贷压力,使人 变得更有财务纪律,自律能力更强。它是理顺个人收入与消费流程关系中,那只无形的神奇的手。

  但“上帝欲让其亡,必先使其疯狂”,如今华尔街金融海啸正蔓延全球,其根源是过度消费。“借贷消费是恶魔”这 句西方一百年前的口号今天再次被人频频提及,全球都在反思美国这种借贷消费支撑的经济模式。西方经济学中一些金科玉律 被无情打破。

  看来,心理学大师巴普洛夫是对的,他从“条件反射”的角度,分析了商业中的诱惑对人们消费的影响。人对物质的 追求是没有止境的,人对“花钱”的自控力常常是失效的。

  说到底,分期付款只是一种金融工具,工具为人服务,而不是人沦为工具的奴隶。善用它,它是“金钥匙”,滥用它 ,它是“封喉剑”。两者的区间,就是人对未来资产预期的理性估量。如果国家层面把这个区间掌握在合理的可控范围,用宏 观调控手段及时预警,那借贷消费就不会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线。当然,这挑战的是国家智慧。

  □浅浅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