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喊”成为流行主旋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8日11:02  新京报

  -新观察

  “呼喊”成为流行主旋律

  还记得第一次听到田震唱“山上的野花为谁开又为谁败”时的惊异与错愕,怎么也想象不出这柔软凄怨的歌曲出自“ 彪悍”的田震之口,那时还没意识到,流行了整整10年的“西北风”行将结束,中国流行歌坛迄今为止影响最为广泛的“西 北风”潮,自此被写进记忆。

  现在是流行歌坛的“花儿时代”,如果当时称杭天琪、田震、程琳、范琳琳她们为“花儿”,会觉得这是个非常蹩脚 的形容。

  正是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创造了《黄土高坡》、《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等风格硬朗、感情浓烈的流行歌曲。 后来杭天琪在接受采访时说了这么一句,“那会儿的歌现在听起来恨不得钻进地缝里去”,可是她并不知道,正是这些歌,为 火红的80年代留下了珍贵如金的纯真印痕。

  198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迎来了第一个10年,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文艺创作势头蓬勃,全国上下对于精神产 品的渴求,可以用饥不择食来形容。适时出现的“西北风”,恰如可以填饱空虚生活的一顿“硬饭”,给一心一意奔小康的人 民增加了底气。同时,被贫困生活和思想束缚了多年的人们,也急需要喊一嗓子发泄一下积闷,而“西北风”无疑成了一个最 好的载体。

  不止是歌手唱歌“大喊大叫”,“大喊大叫”也是那个时代的主流声音。对国家、对故土的热爱,以及个人情感的集 体复苏,都通过这“一声声呼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挥发。

  80年代的文艺演出给我留下了永生难以磨灭的印象。县城里的每一个周末都有歌舞团(现在的说法是野台班子)到 电影院或大礼堂演出,演出开始时的曲目以及掀起全场最高潮的曲目,必定是“西北风”的代表作。对“西北风”歌手的模仿 是否惟妙惟肖,也决定了模仿者的受欢迎程度。蜂拥而来的观众让挤满了演出场所的通道,外面等待的人群还在试图以冲击的 方式通过检票口。

  而此时里面的演出气氛之热烈已达顶点,噪耳的音乐、失控的歌手、尖利的口哨以及年轻人身上散发的热汗气息,是 以后哪怕再狂热的摇滚演出也不能比拟的,那种野蛮且真实的场景令人感动并且融身其中,只有60年代美国摇滚热能与之相 比。

  “西北风”的流行对中国社会的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总结。就像80年代对于文学创作而言是不可复制的美好时代一 样,“西北风”也是那个时代最为鲜明、最为强烈、最为能代表广大劳动人民情感和心声的文化符号。它如同一个容器,让这 个民族的感受力和创造力、开阔的胸怀和原始野性的性格,得以混和在一起,以最恰当的方式散发出沁人心脾的味道。反观现 在萎靡的流行歌坛以及虚假、浮躁的社会风气,愈见“西北风”以及它潜在寓意的珍贵。只可惜,作为时代产物,“西北风” 已成过去时,怀念的人们,也只好偶尔在KTV喊几嗓子“一望无际唱着歌”抒发一下情怀了。

  □韩浩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