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张继升:如有可能 我更愿去教书(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06:5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对话张继升:如有可能我更愿去教书(图)
张继升

  记者:改革开放与三联的成长有怎样的联系?

  张继升: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三联,没有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三联也不可能做大做强。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开放与三联是息息相关的。如果说三联目前遇到了困难,那也是发展中的困难,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经历了观念的改变,政策的调整,三联的发展也是一样。

  记者:三联成长了23年,其中哪些事情您认为是值得三联人记住的?

  张继升:三联发展了这么多年,大事非常多,三联成立是一件;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三联确定了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向;三联集团的成立也是三联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还有重组郑百文,虽然三联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但在资本市场上意义却非同凡响。类似的事件还有很多。

  记者:您一直倡导“先行半步”的理念,这为三联带来了什么?

  张继升:三联是时代的产物,三联的发展首先得益于党的政策。但政策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为什么很多企业没有发展起来甚至死掉了,而三联集团却能迅速发展壮大,我想最主要的是思想及认识方面的原因。 现在大家常说“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可见思想才是最大的财富与“秘诀”。我一直主张的“领先半步”,就是强调三联人的思想要比一般人更解放。

  但同时,先行半步也会有很大风险,先行半步的度并不好把握,有时先行的不仅仅是半步,有可能是一步,这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包括政策层面的风险。这些年我也在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

  记者:您是改革开放大潮中文人下海的代表人物,做过教师,当过理论研究人员,现在是企业家。今天如果让您重新选择,您最想做的是什么?

  张继升:就我的本意和天性而言,我是梦寐以求地想成为一个学者。之所以下海干企业,一是国家改革开放大环境的驱使,二是想把自己的理论研究付诸实践。我勉强来当“企业家”,确实受了不少委屈。我常常怀念当研究人员时的经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是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去教教书,做做学问。

  教师·学者·企业家

  山东改革开放三十年,不能不说三联;说三联,不能不谈张继升。三联成立23年,波澜起伏中,掌门人张继升或在台前或隐幕后,三联成败得失与张继升息息相关。

  张继升本为教师,1982年,时任济南市社科所副所长的姚辉路看到了张继升在大学期间的几篇文章,萌生了将其招至麾下的念头。1983年夏天,张继升调入济南社科所,开始专职从事研究工作。其间,张继升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在经济理论界声名鹊起。此时的张继升,是个不折不扣的学者。

  1985年1月30日,“山东三联电子公司”成立,张继升出任公司总经理,从此弃笔从商,成功转型为一名企业家。

  记者手记

  谦和背后雄心犹在

  与张继升的会面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敲开门后,张继升从板台后起身,嘴角上扬,露出温和的微笑,快步上前握手。

  在这之前,我曾数度模拟会面的场景,我总以为一个叱咤风云的企业家,即便刻意收敛,骨子里的傲慢总能在举手投足中显现出来。落座后,张继升仔细阅读了采访提纲后声明:个人意见,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妥,还请海涵云云。他的谦和,出乎意料。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对话,张继升的声音保持一种有节奏的语速,只有在反思过失时,语速才略有加快,语调略加抬升。

  谈及三联未来,张继升依旧信心十足,虽然已年近耳顺,带领三联东山再起的雄心仍未泯灭,坚定的信心不时从缓慢的话语中流淌出来。

  这个下午,注定难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