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康家“黑匣子”的成长记录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08:47  兰州晨报

  1982年,兰州市阿干镇山寨村的康发伦买来一台14寸的“黑匣子”——电视机。

  2005年,康发伦家购买了一台31寸的大电视,但仅过了3年,就显得过时了。

  14———31寸,康家“黑匣子”走过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

  电视改变生活,记录生活,也见证历史。

  过目难忘的“黑匣子”

  1966年11月的一天,由北京开往兰州的列车缓缓驶出北京城时,康发伦心潮澎湃。短短的北京之行,有两件事永远烙进了他16岁的心里:一是作为红卫兵代表,他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二是在北京第一次见到了“像小电影一样”、被人们称为“电视”的“黑匣子”!

  对于后者,康发伦至今记忆犹新。1966年11月7日,前一天接受了毛主席接见的康发伦等人被安排到接待站观看后一批红卫兵接受接见的电视转播。接待站内的一台9寸小黑白电视,让康发伦过目难忘。

  张老汉家买来稀罕物

  “比电影好看,躺着、坐着都能看!”回到兰州后,在北京见到的那个神奇的“黑匣子”成为康发伦在同学和乡亲们面前炫耀的话题。

  1975年9月,和康发伦同村的张老汉家买来了一台9寸的小黑白电视。在当时的山寨村,这无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好奇的村民们纷纷前往张家亲睹那传说中神奇的稀罕物。那些天,每天晚饭后,山寨村的很多村民都聚集到张家看电视。

  康发伦没有去张家看新鲜,缘由是他“10年前就看过”。妻子龚成秀倒是很想去张家,却被康发伦拦住了:“人那么多,去了讨人家嫌。”

  1976年9月,龚成秀终于看到了电视机。9月9日,毛主席逝世。几天后,电视转播追悼会现场。那天下午,山寨村生产队将张家的电视机搬到了大队部组织群众观看追悼会实况。在那个肃穆的场合中,龚成秀第一次见到了电视机。

  “那时信号不好,屏幕上的雪花多得很,只能看见人影。”这是电视机给龚成秀留下的第一印象。

  蹭看电视的日子

  此后几年中,村上又有三户人家购买了电视机。其中,跟康家交往颇深的老刘家也有电视了。这让龚成秀无比高兴,她几乎每天晚饭后都要带着3个孩子去刘家看电视。

  一天看电视时,只有1岁多的小儿子不小心将刘家的一个青瓷茶杯打碎在地上。虽然刘家人一再说没事,但这事成了龚成秀心中难以言语的尴尬。此后,她很少去刘家看电视,但孩子们却无法体味她的感受,当时已有五六岁大的长女玉洁牵着两个弟弟每天到别人家蹭看电视,乐此不疲。

  “我家也有电视了!”

  “等家里稍微宽裕些,我们也买个电视吧?”看着娃娃们每天跑东家、串西家,龚成秀多次向丈夫提议。康发伦的心中何尝不是这样想,但当时的电视是凭票购买,一般人根本无法拿到票。

  1982年,机会终于来了。此时的山寨村因有村办的煤矿,与省煤炭运输销售总公司有着业务往来。当时已是生产队长的康发伦与该公司的李经理在业务往来中成了好友。一次,康发伦听说煤炭公司要购买一批电视机,赶紧找到李经理,看能不能给自己也“搭车”搞一台。没想到,仅过了几天,李经理就将一台香港产的“佳丽”牌电视机通过拉煤的车运到了山寨村。这台价值1040元的14寸小电视,在山寨村具有“里程碑意义”———电视机是彩色的。

  这台电视到了康家,“享受”了很高的待遇:它被高高地放到了堂屋高低柜的上面,龚成秀特意找来一块红布将它盖得严严实实,除了晚上看电视,平日里,娃娃们绝对不能揭开红布拨弄……

  当时康发伦兄弟几人虽已结婚,但都和父母同居一院,每天从晚饭开始,10多口人挤在堂屋里,老人、娃娃上炕,年轻人坐小板凳,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其乐融融。《排球女将》、《铁臂阿童木》、《血疑》……这些耳熟能详的影视剧,成为康玉洁童年里最清晰的记忆。

  14寸到31寸,电视长大了

  1986年,老康的外甥通过关系给他买来了一台14寸的日本进口的“日立”牌电视机。老康将那台曾经给他家带来无限快乐与荣耀的“佳丽”电视机卖给了别人。

  康家的“日立”电视机并没有新潮多久。1990年左右,山寨村拉了一条电视专线,能收到12个台的节目。很快,村上有电视的人家越来越多:电视机越来越大、功能越来越全、手动的变成了遥控的……

  1995年,老康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在市区购买了一处宅院。他便买了一台21寸的“佳丽”电视机。但仅仅过了10年,康家的这台电视又成了“古董”。2005年,老康的大儿子结婚时,他家又添置了一台31寸的“创维”牌电视。

  2008年立冬前的一天,老康去一位亲戚家的新房串门时,被墙上的电视机吓了一跳。

  “就像一堵墙,我还是第一次看这么大的电视机。”老康一边用手比划,一边感慨地说,仅过了3年,他家的31寸电视又跟不上时代了。

  从黑白到彩色、从球面到平面、从模拟到数字……从1978年到2008年,曾经被称为“黑匣子”的电视机几乎延伸到每一个中国家庭,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电视覆盖人口最多的国家。现今,无论身处乡村,还是置身于繁华的都市,电视已经成为人们触摸世界、感受时代的重要渠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0年弹指一挥间,电视不仅赐予我们多彩的视觉享受,更留下了一份难忘的回忆……

  本报首席记者齐兴福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