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篮子工程打破餐桌上的“计划”供应
吃一次鸡蛋,要准备好两只碗。
先把一个鸡蛋打在一个碗里,再把第二个鸡蛋打在另一个碗里,如果是好的,就倒在一起。
“那是有经验的主妇为避免一个坏蛋污染好蛋的”妙招“。”原北京市畜牧局局长焦碧兰在11月9日接受采访时拿 手比划着,讲述上世纪80年代鸡蛋短缺时的北京生活。
由于中国实行了长期的副食品定量配给体制,肉、蛋、奶在当时成为“高档食品”。改革开放的头10年,虽然副食 品市场逐渐放开,但是副食品供销短缺局面并未得到有效扭转。
“1988年,菜篮子工程在全国拉开帷幕。”菜篮子办公室第一任主任贾幼陵说,通过建立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 彻底瓦解经济时代的统购统销模式,“这都是为了解决13亿人的餐桌问题。”
电视机换副食品
改革开放初期,副食品大部分仍实行计划生产、计划调拨、计划供应。
粮票仍是购买粮食必不可少的票据。
焦碧兰说,那个年代北京鸡蛋供应量很少,一家人一个月鸡蛋的供应量是2斤。而猪肉、牛奶更是稀罕物。
北京市食品公司当时肩负着首都鸡蛋供应任务。由于北京缺乏大型蛋鸡的养殖基地,只能从外省市调进储藏。天气炎 热、路途遥远让鸡蛋很容易损坏变质。食品公司不得不组建起一个专门挑蛋的队伍。工人们戏称自己是“倒蛋部队”。
焦碧兰还记得,当时一位外国领导人来中国访问,国务院外事部门要求为其准备新鲜副食品。他们只好派人前往老爷 山养鸡场,挑选生产日期在3天之内的新鲜鸡蛋,称之为“特供”食品。
对于当时的副食品短缺,在贾幼陵记忆中则是另一副景象。他说,每年的11月1日到10日,京城大街上会排起长 龙,“都是购买冬储大白菜的。”贾幼陵说,当时,肉禽蛋企业都靠国家调配。市民们拿肉票、粮票到食品公司、粮站定量购 买。“一个人一月大概能分到2斤肉票。”每逢春节,食品公司也是排着长队,若哪家能买到一个猪头,则会被人认为走了“ 后门”。
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餐桌上的需求日益增强。计划经济时期的定量生产,定量供给远远达不到要求 。
同时,农村实行土地改革,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大幅增加。但是城市的市场需求与农民的耕种出现脱节,农民不知道 生产农副产品,收入也得不到提高。
贾幼陵记得,当时一些工业较好的城市会带着电视机、原材料到内地城市换购副食品。上海主管食品供应的副市长曾 率领着采购团前往产地,用汽车来交换副食品。但仍不能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副食品采购指标。
破冰“统购包销”
后来成为农业部市场司副司长的贾幼陵,曾长期留意着副食品的市场情况。他说,为了“发展生产,保障供给”,1 988年5月9日,农业部向国务院提出建议,《关于发展副食品生产保障城市供应的建议》(简称菜篮子工程)。
这项建议的核心内容就是调整消费结构,保障副食品的供应,实现供求均衡发展。
两个月后,国务院委托国家计委批复同意农业部的建议。随后,“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应运而生。
更多内容请看新京报……
□本报记者涂重航实习生朱柳笛北京报道
-新观察
菜篮子启示:要完善和规制市场机制
中国曾经是一个高度物质匮乏的国家。鸡蛋、肉类、蔬菜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在直至上世纪80年代末的很长时间内 ,都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世事流转。今天的中国早已不再为食品短缺而烦忧,中国百姓的食品选择已越来越丰富多彩。由物 质匮乏到物质充裕,1988年开始实施的“菜篮子”工程功不可没。
能够完成这一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的乃是市场机制的作用。“菜篮子”工程一开始直接是由政府规划指挥,但 到了1994年,就进入了由以生产基地建设为主到生产基地与市场体系建设并举的新阶段,初步形成了全国大市场、大流通 的新格局。而在最近十余年间,“菜篮子”的建设与运行,政府的色彩已日益淡薄,而市场因素越发明显。
“菜篮子”工程所取得的成效,以及中国百姓走出物质匮乏、获得物质选择自由,从过去20余年的经历看,主要的 经验启示是两点:一是要下大力气培育市场;二是政府在培育市场中要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
实际上,扩大点说,中国近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与这两点都密不可分。30年改革开放进程,也 是逐步舍弃计划经济体制,而走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国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也收获了令人满意的果实。
在重视建立市场机制的同时,又重视政府在此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仍是中国需要做出的发展战略选择。
当然,市场机制也并非万能药方,重要的不是要不要市场机制,而是要什么样的市场机制。中国现在在市场机制建设 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市场机制供给依然不足,二是市场关系缺乏规制。不少产业中还有垄断现象,就是市场机制供给不足 的表现。
中国近年来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就与市场垄断和市场缺乏规制有关。农产品的初级产品提供者很难从原料生产 中盈利,很大原因就是没有形成能够有效进行讨价还价的价格机制。今年以来中国奶业遭遇三胺危机后,相关调查就发现原奶 定价权完全掌握在牛奶生产企业手中,而一线奶农对原奶的收购价格没有发言权。
如果说在已成过去的30年间,中国所重视的是如何培育市场机制的话,那么,下一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则需要提 高对规制市场机制的重视程度。美国金融危机、中国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都要求政府在培育、引导市场机制的形成和完 善的同时,又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约束力度。
这当然又要以给市场机制设置法治化的社会条件为前提。没有法治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权力容易介入、垄断容易生成的 市场机制,也是为中国人所诟病不已的食品安全问题容易发生的市场机制。□程亚文(北京学者)
一日三十年11月17日
●小巨型计算机问世
1989年由北京信通集团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合作研制成功。它具备巨型机的运算速度和部分功能,但却只有小型 机的体积和价格。
●宝钢集团成立
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最具现代化特征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温故知新
“倒蛋部队”冲破封闭山门
在西宁到互助的公路上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一些大胆的农民想把一点鸡蛋或青油带到西宁去变卖几块钱,结 果逃不过“卡子”,轻者东西被没收,重者送一顶“投机倒把”的帽子让你戴。他们被称为“倒蛋部队”,最早冲开了封闭的 山门,游泳于商品经济的海洋。
恶梦醒来是早晨。
一夜春风,那些挡在致富路上的“关卡”被拆除了,一条铺满阳光的道路展现在了人们面前。然而“路卡”撤了,“ 倒蛋”的农民心里却仍有余悸。有一个“倒蛋”队员讲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收了200来个鸡蛋,正高高兴兴去另一个村子 ,突然发现远远一辆小吉普直冲我开来,心中不由一阵发慌,猛蹬着车子拐进一条小土巷,没走多远就在一个泥淖里拐翻了, 往后看小车已没了影踪,往地上看,蛋清蛋黄流了一地。
尽管如此,“鸡蛋卖给谁”的年代毕竟过去了,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自主权正不断扩大。互助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 则认为,这支自发兴起的鸡蛋运销队伍,冲破了土族之乡农民发展商品经济的冰河,应予以高度重视。他们一面大开“绿灯” ,要求有关部门给鸡蛋运销户提供便利,并责成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了沿途拦截,强行收购,损害运销户利益的不法分子;一面 树立“倒蛋”典型,给予表彰奖励。
———摘编自1988年12月18日第2版原题为《土乡的“倒蛋部队”》
那时流行
无公害食品
流行时间:2001年至今
流行指数:★★★★☆☆
“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是农业部2001年提出并实施的国家级系统工程。
目标是用8—10年的时间,基本解决我国一些地方蔬菜、水果和茶叶的污染超标问题,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安全生产 体系,使得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水平。
有人把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列为继人口、资源、环境之后的当今第四大社会问题。为了保障百姓能吃上放心菜、 放心肉,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8项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京津沪深四大城市从2002年开始,要求农产品必须 持有“绿色通行证”,否则不许进入市场。
而这只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