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多年前,一位仓山区政府的干部,随手拍下了解放大桥的靓影,为了记录大桥变迁,前几天,他特地跑到闽江边,找到原来的拍摄地点,取了几乎一致的角度,重新记录下了大桥新影
本报记者方传柳本报讯
老照片征集令发布之后,搜集过去30年影像记忆中的故事,昨日处在持续升温中。一天之内,读者以上门、电子邮件方式送到本报的老照片,已经达200多幅,不少邮寄的老照片,也正在赶来的路上。
今天见报的这两张新旧福州解放大桥对比的照片,取名为“闽江纪实见证”,是家住仓山区的读者王伟荣提供的,这是他自己拍摄的。因为角度基本一致,乍一看,就像电脑游戏———“找茬”中的场景。只是两幅照片中的内容,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要找不同点,实在太多。
今年62岁的王伟荣告诉记者,旧的一张解放大桥照片,具体拍摄日期已经记不清楚了,大致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时,王伟荣在仓山区政府工作。在一次党员活动中,他带着一台相机外出采风,路经南江滨仓前公园时,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于是就拍下一张作留念。
“照片里的解放大桥,当时还是座新桥,如今已被更新的桥取代了。”王伟荣告诉记者,他目前在老年大学学习摄影,前段时间为了记录下新旧解放大桥的变迁,他特地跑到闽江边,找到原来的拍摄地点,取了几乎一致的角度,用数码相机重新记录下了新桥身影。
除了反映新旧解放大桥的变迁,昨日还有一些莆田读者向记者发来记录莆田市一些郊区变迁的照片。但经过技术人员鉴定,这些照片基本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期拍摄的,不符合此次老照片征集的范围。我们再次强调,为了更好反映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迁,此次征集的照片拍摄时间范围在1978年—2008年。
此外,根据昨日征集的大部分照片来看,不少读者仍将征集的老照片内容,局限于人物和城市变化,我们再次提醒,此次老照片征集,除了人物、城市变迁的影像资料外,也需要有关城市交通、衣着时尚、百姓住房、通信器材、休闲变化等方面的老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