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 正文
本报讯 (记者 刘黎霞 实习生 詹淑卿 通讯员 彭梅蕾)“看一个社会的民主程度有两个窗口,一是对警察的约束力,一是对传媒的开放度,过去30年,是最好的30年。未来的媒体价值所在是在关键时刻起平衡作用。”昨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传媒发展与变革研讨会”在暨南大学召开,来自新闻业界和学界的领军人物携手,探讨中国使命和传媒的责任。
信息开放与强势程度成正比
本次以“中国使命与媒体变革”为主题的研讨会,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暨南大学共同主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南方日报社社长杨兴锋,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教授尹韵公,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等参加了研讨会。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在致辞中说,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传媒业界和传媒教育大发展的30年,2008年又是相当特殊的一年,既有大喜事,又有大灾难,对国家对传媒都是严峻的考验。
今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开始施行,在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认为,这是新闻传媒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政府发布公开信息条例、奥运期间对外媒记者开放,这些都是作为强势国家对自己自信的表现———不怕对外开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教授尹韵公认为,一个国家的信息开放程度与其强势程度成正比关系。30年间,中国从弱势国家不断向一个强势国家发展,其思维、行为方式乃至相关方式都深深影响了每个人。
尹韵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是最好的30年,是中国、世界前所未有过的30年,以后、今后将再也见不到如此30年。
30年来媒体身份3次改变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对30年来媒体发展路径进行了梳理。他说,30年前的新闻媒体,从严格上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媒体,是党的宣传媒体。3次身份的改变分别是:1978年人民日报提出的“事业单位,企业管理”;1993年,中央国务院提出把传媒产业、媒介经营作为第三产业;2003年,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一媒两制”认同了传媒的事业单位经营性质,明确媒体的责任。
罗认为新闻传播观念也是一个重要变化,“尽管现在仍讲主旋律,讲正面宣传,但出现了另一种注重以人为本的声音,很多问题都运用媒体的力量公之于世,引起高层的重视得以改善。媒体平民化倾向、商品属性、舆论功能更加明显。”
“中国媒体经过30年的发展进入全新发展态势,一方面传媒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面临重新洗牌分割局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管委会主任杨兴锋围绕南方报业集团的实践,谈论变革时代造就的传媒的启示,南方报业顺应时势,目前已形成11报6刊3个网站1个出版社的规模,细分市场、精确定位,是南方报业旗下媒体形成差异性品牌的重要原因。
精彩语录
中国新闻改革,要在现有国家制度安排下改革。中国新闻改革不能实施颠覆式改革,只能渐进式地推进,不能操之过急。当今执政党正不断成熟,新闻改革要借助政府、社会的力量,在试验探索中前进。
作为传媒,当务之急是要提倡公民意识,为构建中国公民社会做好舆论准备。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罗以澄
为什么媒介比较倾向于为弱势群体说话,那是因为弱势群体表达的声音更低弱,一个社会若把一个利益集团完全抛下,这个社会会付出更沉重的代价,失去社会平衡。所以媒体应该对弱势群体的声音加以某种程度的提升,主张的明确,这就是媒介的专业主义。未来的媒体价值所在就是在关键时刻起平衡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