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家之变折射时代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4日08: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小家之变折射时代发展(图)
闲暇的时候,金宗富就会和家人看看老照片,感受30年来的变化。

  今年55岁的金宗富是平邑县平邑镇莲花山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30多年来,他把家中的一些票据、照片等物品收藏起来,并分门别类,整理出一套家庭档案。这套家庭档案反映了一个普通百姓家庭30年的生活变迁,也折射出了改革开放以来临沂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

  从草房到楼房

  金宗富的老家住在平邑县平邑镇街里,一家十几口人住着三间老草房,一到下雨就漏雨,一家人根本无法睡觉。可当时生活太困难了,修补房屋用的麦秸都得借。

  1978年,金宗富在这三间老草房中的一间小东屋里结了婚。第二年,金宗富花了500元钱,另外建了三间草房,和妻子搬了进去。金宗富回忆说,那个新房住进去时连屋门都没有,就用麦秸苫子挡了一冬天,但是全家人都非常高兴,因为那是全家第一次盖起新房。

  一直到了1986年,金宗富一家才不用住草房了,这一年,他们用积攒了好几年的8000元钱,把三间草房改造成了平房。到了1991年,生活条件更好一些,金宗富又盖起了五间大瓦房。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金宗富家和村里其他的家庭一样,住的房子越来越好。2000年,金宗富把五间瓦房拆掉,建起了三栋三层沿街楼。

  当年吃地瓜干

  “当时生活非常困难,拆了棉袄当褂子,拆了被子当被单,拆了棉裤当夏裤,各家都是这样……”金宗富的家庭档案里记录着改革开放以前人们生活的艰辛。

  金宗富说,自己小时候拿地瓜干当点心吃,只有过年才能吃上一两顿饺子。小时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是逢集,可以找父亲要点钱买瓜干吃。

  到了1976年前后,生活条件稍有改善,但也是很少吃到白面,整天是吃地瓜干煎饼,喝地瓜干糊糊,有时连地瓜干都赶不上趟。金宗富说,那时地瓜干0.23元一斤,而在生产队干一天活才挣0.16元,不够买一斤地瓜干的。

  “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生活用品都得用购物票,买布要布票,吃饭要粮票。”金宗富说,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紧缺,哪像现在,瓜果蔬菜、烟酒糖茶,超市、市场上的货物琳琅满目,想吃什么有什么,在吃饱的同时,还讲起营养、讲起搭配来。

  日子越过越出彩

  改革开放前,人们肚子都填不饱,更谈不上文化娱乐了。“那时候除了电影院一角钱一张票,没有其他的文化娱乐场所。”金宗富的家庭档案里这样记述着。

  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有了一台彩电,每天晚上,村干部就把电视抬到院子里,每晚都能有几百人围着看,后边看不到的就站在椅子上。有时候,宣传队到大街上敲敲锣鼓,搭个场子就唱戏,也会有很多人围着看。

  1984年,金宗富工作的村办企业效益很好,这年年底,他发了400元奖金,金宗富添了20元钱,买了一台14寸的黑白电视机。金宗富说,买了电视后,家里就一点钱也没有了,当时马上就过年了,但盼电视机心切的金宗富心里仍然很高兴,“那时心想只要看上电视,年怎么过都行!”这台黑白电视机陪伴金宗富一家走过了4年的时间,1988年,一台崭新的21寸彩电搬进了金宗富的家,他们也看上彩电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2002年,金宗富家的电视机再次升级,他们又换了一台29寸纯平的彩电。 “能看好几十个台,这在二三十年前完全不敢想象。”金宗富说,如今老百姓买电视机已经成为一件很平常的小事了,什么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都不稀罕。老百姓的生活就像这电视机一样,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从黑白变成彩色,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文/片 本报记者 张纪珍 马峰 本报通讯员 姜晓彬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