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 > 正文
回顾改革30年是为了更好的前瞻
主持人:今年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看到了非常多的,各种各样的总结,各种各样的评选,包括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办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评选暨论坛”,这是一个比较权威的活动,我知道您是这次活动评委会的领导,那么您如何看待这次活动?包括这样的总结。
樊纲:不是什么领导了,我们经济研究会作为一个主办单位,我个人是经济研究会的成员了。这个事呢,现在我们来回顾呢,怎么说呢?对三十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的话,有利于我们下一步进一步走,有利于来在这个阶段上,我们就适当地总结一下过去的经验教训。包括最近,说起评选什么人物,评选人物,其他的机构也在做这种评选,或者报道,或者回顾,回顾些人物。这些人物这三十年的命运,其实是可以很好的总结总结,为我们下一阶段很多人的命运也做一些前瞻。然后呢,就想想我们改革的道路上,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方针,我们的一些逻辑,应该是怎么更符合实际。你比如说有一个人物,后来就消失了,那他改革也没成功,但是最后他那个企业是真正彻底改革了,还是实现了,不是在他手里实现的,但是在别人手里实现的。说明什么呢?说明各种制度的相互制约。他当时想改革的时候,是非常宏伟的一个理想,非常美妙的一个理想,他也很有魄力很有能力。但是在各种其他制度的制约下,他就是没有成功。但是当其他的各种各样的制度逐步逐步改革的时候,包括人的观念,意识形态,逐步逐步发生变化的时候,水到渠成的这件事就做了。所以说去回顾一个人的命运,实际上是在更深刻地去理解现在的这些历史发生的各种事情,和理解我们改革的逻辑,它里面相互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我说现在在做这些事情是有利的,是为了我们今后更自觉的一点做事情,把事情想得更深一点。
这个评选跟其他的不一样的,我觉得还有一个好的地方就是它规模是很大,它评选各种东西,各种人物,像经济,社会,农村人物,同时评选事件,评选集体,就说一个机构,评选这三十年来重大的这些历史性的事件,有标志性意义的。所以它比较综合。这样呢,就使我们通过这个评选对三十年有一个全貌性的一个回顾,所以我个人觉得还是很有意义的。
经济学家魅力源于学问、包容、乐观
主持人:最后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呢,我其实一开始就想问,因为我拿到的这份资料里,您的简历,念一遍。樊纲:经济学博士,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兼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客座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论坛及评选活动评委会副主任。这么多的头衔。但我觉得可能您一直在做的就是一件事,这些头衔对于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樊纲:第一呢,这些开头里面有一些是一致的,因为我们是评选研究会的一个系统,评选研究会下面有基金会,有研究所,做的相对来讲是一件事情,只不过呢,把它都罗列起来。另一个就是教学的,就是作为学术机构,大学,研究生院等等。但是正如你说的,就是做一件事情,就是经济学的研究。而且我个人呢,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方面是宏观经济,一方面就是改革,就是制度经济学或者是转轨经济学。但是基本的就是做经济学研究这件事情,这是我个人的一种观念吧。我一直讲的一个观念,人的一生跟市场经济的基本逻辑也都一样的,专业化分工,只有专业化才能积累知识,才能积累经验,才能积累什么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一直说呢,我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经济学研究,我别的我也不做,我能力也没那么多,这个做,那个也做。基本就做这一件事情,这一件事情能够做得好一点,也就是对这个社会有点贡献。
主持人马骧:在很多网友心目中,您可能是他们认为最有魅力的,个人魅力,学术魅力的一个经济学家,达到这一点,您不用谦虚啊,确实是实情如此,达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什么?
樊纲:还是要把学问学透,我觉得这是学者魅力的最基本的东西,所谓的魅力吧。只有学透了,你才能出成果,这是第一,你才能把天下的事情都能够把关系理出来,你才能深入浅出,有的人深入浅出不了是因为他没学透,没把这个道理想透所以说不透,所以从这个道理,能深入浅出这是学者的一种贡献吧,也就是所谓魅力啊等等这些东西。
第二呢,就是说学透了你就会宽容,所以你发现什么呢?学问真正学透了,你会发现它是争论出来的,是各种观点的碰撞当中才能发展的。所以有不同的观点是太正常的事情,而且天下关键是有不同的利益的,经济学家在一定意义上,有的论文讲经济学家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仲裁人。
主持人马骧:不要站在利益的某一方。
樊纲:不要站在利益某一方,但是呢,还是有些学者他会不自觉的受到某一方利益的影响,有些经济学家我认为应该去为某种利益集团去呐喊,去做他的代言人,你比如说为消费者,为工人,做工人的经济学家,做农民的经济学家,做一个地方政府的经济学家,我说都是对的,但是这时候你就要想到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利益出发共同来讨论一件事情,太正常了。所以这时候你就可以包容,你就容忍,包容,我想有时候人格的一些魅力在于这点,这就是所谓民主的魅力所在,你不要老想着别人都服从你,你不要老想着一天到晚老想着你得把别人说服了,然后弄的你自己也睡不好觉,弄的你自己很极端。有些人我觉得没有魅力,是因为他缺乏这种包容心,缺乏这种宽容,对不同观点、不同利益的一种宽容。
第三点呢,乐观,学东西学通了,特别是对我们发展经济学和转轨经济学,如果学通的话,就像刚才我们讲的很多事情一样,我知道它不可能一天实现,所以我就可能更乐观一点,有些人悲观是因为什么呢?他是觉得这件事今天应该实现了,怎么总没实现?他就很悲观,所以他总去看阴暗的那一面。但是你想开了,你把这个问题想通了,你发现你不可能一步实现的话,这时候你会觉得一些进展出乎你意料的,反倒是一种惊喜,你也会相对比较乐观一点,乐观是很重要的,一个人不乐观,你不可能大家觉得你有什么魅力。
第四呢,经济学本身是一种乐观的学问,本身它会给你一种包容心和乐观。经济学本身有这个魅力,我们大家可以去学习学习。在哪儿呢?经济学有一个基本假设,我把它解释为这么一个假设,就是人之初性本恶,而不是假设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说这一点反倒是乐观了呢?就是说只要有一个人是性本恶的,你这个制度必须去约束他,这个制度必须朝这个方向走,所以为什么经济学要假设人之初性本恶,不否定很多人是善的,但是我这个经济制度要去惩恶,按照这个方向去设计,否则的话一个人做了坏事没有被惩罚的话,所有的人最后都会做坏事。既然有这个假定了,你就会不那么着急,怎么遇到坏事,哎哟,这怎么回事,这人怎么这么坏?你一有这个假定,你就知道人本身都是坏的时候,你看到一个好人你觉得惊喜,你觉得心里乐观。
这样的一种前提下就不是天天睡不着觉,天天不为自己没有说服别人,也不为别人做的坏事睡不着觉,你以一种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世界,我相信你这个人格也会相对发生变化。
主持人:研究经济学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确实远了点,但是就像您所说的,一个人专注、包容和乐观,不管是个人还是咱们整个的改革开放的事业或者中国人的事业,相信都会更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