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内蒙古晨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报道专题 > 正文
本报记者 毛丫
经济增长速度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人均GDP排进前十,经济总量从全国的23位上升到17位。“内蒙古现象”在媒体和学者的深度关注下热得烫手。
但是,内蒙古之所以能华丽转身,主要源自能源,尤其煤炭。2007年底,内蒙古探明煤炭储量超过山西,成为中国第一,开采量也逼近山西。
当数字变化为内蒙古人带来振奋消息,另一种担心始终在审视:处在大规模能源开采门槛上的内蒙古,会是下一个山西,还是走出一条真正的环境友好型能源开采之路。
“巨能”中的崛起
当传统经济大区珠三角和长三角在阵痛中进行艰难经济结构转型,身处边陲的内蒙古正以沉着姿态大步前行,华丽成绩单引来艳羡一片。
“内蒙的经济增长能够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主要靠投资拉动,能源开采、重化工业占据了极大比重,到2005年时,已经接近70%。” 内蒙古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孙学力曾这样表示。
数据表明,今年1-8月,内蒙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188.5亿元,同比增长2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3个百分点,增速继续居全国第一。其中,重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15.5亿元,同比增长31.6%。
内蒙古“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是煤”。煤炭、石油、天然气,支撑中国经济运行的命门在内蒙古应有尽有。其中,煤炭资源更是占到全国的1/4。
此时彼刻,天时地利人和为内蒙古的高速崛起加以最好注脚。人们普遍认为,资源、区位优势、西部大开发政策是内蒙古的发家资本。
就在近日,中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哈尔乌素煤矿的岩土剥离工程基本完工,即将进入投产阶段。这一位于准格尔旗境内设计年产原煤2000万吨的露天煤矿,投产后将大大加重内蒙古作为西部地区国家大型能源基地的底盘,缓解全国煤炭资源供应紧张的局面。
区域合作显神威
呼和浩特市人大副主任、内蒙古工商总会副会长李岳清近日在内蒙古大学MBA的一堂讲座中说,新疆也是中国西部的资源大省,煤炭储量与内蒙古不分伯仲,为什么内蒙古的发展就快?
在李岳清看来,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都是城市群,在中国有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内蒙古依傍着京津塘,距离大本营经济圈很近,起承转接,为其经济社会的高速运行提供大量资源支持。还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
环渤海经济圈有强大的重化工基础、丰富的资源、雄厚的技术支撑,这是珠三角和长三角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巨大的能源、资源需求必然会使她把腹地推向西北,推向内蒙古。说明内蒙古的又一个经济发展引擎已经开始发动。
孙学力认为,较之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资源同样丰富的西北诸省,内蒙古能够先行一步,还有赖于和谐的社会氛围。
高能耗的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下,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20多年的东北、华北能矿省区和城市相继面临资源枯竭,而横跨东北、华北和西北的内蒙古顺势成为承接资源驱动型产业转移的首选地。
打造西部标杆
煤炭是把双刃剑,内蒙古因此总是被拿来和山西比较。由于长期过度、无序开采,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令山西陷于煤炭之殇,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健康和持续发展。
说起两地的不同,来内蒙古淘金的山西煤老板高培民说,山西煤主要是外运至沿海地区,从大同到秦皇岛只需600多公里,而内蒙古到秦皇岛码头,最近也要1100多公里,运输成本增加近一倍。此外,内蒙古新开的煤大都是褐煤,含水量大,也不易于长途运输。
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一直着力培育优势资源的“就地转化”,拉长初级产品产业链,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了从煤到电、到煤+电+重化工的转变。几乎所有的能源产业链的触角都在尽力延伸。“通过高效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建设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国民经济体系”一再被强调。
“以前不开采,一是因为能源不值钱,地方政府没有热情开采,二是国家保护,脆弱的内蒙古草原是华北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屏障。”孙学力说,不到万不得已,内蒙古的能源开采是不会大规模启动的。
至于矿难问题,高培民说,这个根本不用担心,因为内蒙古的煤田大都是浅层煤,露天开采,不用像山西煤那样打深洞开采,从原理上就没有频发矿难的可能。胜利煤田36年了,零死亡,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
17日,内蒙古大学MBA学员在讲堂上向李岳清发问:“内蒙古依托资源而发展,但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除了资源,其他核心竞争力在哪儿?”
李岳清认为,内蒙古拥有急需充分利用的巨大资源,首先要依托资源起步,可持续的循环发展。然后在取得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还可实现对内蒙古区域特有的如风能、水能等的充分利用。
对于广袤而资源富硕的西部地区来说,内蒙古正着力探索的“资源富集区的成功开发道路”,可谓树立了一个标杆,让长期困顿于资源开发困境的西部,看到了摆脱、后来居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