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节能建筑还是“绿色豪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17:28  外滩画报

  节能建筑还是“绿色豪宅”?

  自从清华大学节能楼建成后,国内各建设单位和各大高校对于节能楼的兴趣便与日俱增。宁波这幢“中国首座零碳排放大楼”再一次让人们聚焦“节能楼”。沈伟其告诉记者,自从大楼开放两个月来(参观需事先预约),已吸引超过30 多支专家团队前往考察,不少专业人士表示,希望“拷贝”零碳排放楼的节能技术。筹划建节能楼长达2 年之久的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学院也在不久前邀请乔大宽前去讲课。

  这几年,“零碳排放”、“碳中和”都是国际建筑业最热的字眼。2000 年,全球共有573 项建筑工程申请LEED 认证(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颁布的能源与环境建筑认证)。到了2008 年,这一数据则飙升至16000 项。英国绿色委员会发布报告称,将在2020 年让所有非住宅建筑物实现“零碳排放”目标;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也陆续推出降低贷款利率、减税等政策鼓励房产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

  但随着节能建筑热潮越演越烈,业内也开始对绿色建筑提出质疑。《新闻周刊》9 月刊登了一篇名为《绿色建筑的坏消息》的文章。建筑评论家CathleenMcGuigan 用“ 绿色豪宅”(GreenMcMansion)一词点出目前绿色建筑面临的三大问题,即占地大、造价高、设计局限。此外,如果那些高科技设备在没有到使用年限的时候就已经损坏或热效率下降,节能建筑就可能从“零能耗”变成“能耗大户”。

  为了实现节能的目标,节能建筑占用的空间比普通建筑要大很多。去年1月开张的拉斯韦加斯赌场酒店Palazzo占地面积高达830 万平方米,却也得到LEED 认证。对此, 乔大宽则表示,随着环保技术的革新,300 平方米的太阳光板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变成150 平方米,甚至缩小到能够安装在大楼内部,绿色建筑占地多的缺点终将消失。

  绿色建筑造价不菲。郭晓辉告诉记者,“宁波的这幢零消耗节能大楼施工设计费每平方米近千元,比普通建筑贵30 倍。这还不包括付给意大利设计师马里奥的设计费用。”一位参与施工的工程师也表示,同类商业建筑每平方米造价约1500 元,而这栋大楼据他估计施工费可能高达10000元/平米以上。此外,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集热器、地热水泵等的投资成本也非常高。当记者向校方求证这一建筑的总造价时,校长助理沈伟其三缄其口。他表示,“由于这座建筑只是诸多高科技的集成,研究它的造价意义不大。”

  谈到“ 绿色豪宅” 的设计局限,Cathleen McGuigan 在评论中写道:“虽然丑陋的绿色建筑比丑陋的非绿色建筑胜出一筹,但这仍掩饰不住它的丑陋。”这就如同很多人看到这座中国的零碳排放大楼后的感受。记者随机采访了该校一些老师和学生,他们用“新奇”、“怪异”等词形容这幢大楼,甚至有人惊呼“这是我看到的最丑陋的建筑”。乔大宽对此的解释是,由于节能建筑本身需要确保采光充足,所以必须对外形进行适度扭曲。“这就好比裘皮大衣,以前好莱坞明星穿着它们,被认为是奢华和美丽的象征。在遭到动物保护主义人士的一再批判后,裘皮大衣变得不再华丽,反倒面目可憎。绿色建筑的命运恰恰跟裘皮大衣相反。”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江亿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无论是清华的节能楼,还是中国首座零碳排放大楼,都只是综合科技的展示品。他认为,推广节能绝不是简单地安装一些所谓的节能设备,而是必须追求真正把实际能源消耗量减下来。他举例说,北京有些所谓的“绿色住宅”取消阳台,每家送一台烘干机,建筑外表安装一些太阳能电池,其实际用电量远高于一般住宅;有些住宅采用大量先进技术的中央空调,实测表明每年每平米空调电耗20 度左右,而普通分体空调的住宅,电耗仅为2 度左右。

  江亿指出,中国目前城市建筑的单位面积能源消耗并不高,仅为美国的1/3 左右,清华大学校园内(除了东门附近2005 年以后建成的建筑以外)建筑的平均能耗是美国同样气候城市长青藤学校校园建筑能耗的1/5。而我国目前长江以南城市大部分普通住宅,实际能源消耗量基本接近发达国家“零碳排放”建筑。

  “ 我国城市建筑不可能依靠大量的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来解决建筑用能,而是要靠合理的建筑设计、用能系统设计、正确的运行管理方法、和使用者的节能理念与节能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真正的节能。”江亿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