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蟳埔女头戴簪花围 习俗源自阿拉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01:47  海峡都市报

  蟳埔女头戴簪花围习俗源自阿拉伯

  阿拉伯后裔,融入泉州人的生活

  蟳埔女头戴簪花围习俗源自阿拉伯

  伊本·白图泰雕像

  蟳埔女头戴簪花围习俗源自阿拉伯

  图中女子正制神香,此工艺源自阿拉伯

  蟳埔女头戴簪花围习俗源自阿拉伯

  伊斯兰人的塔式石墓盖

  N本报记者 吴月芳田米 文/图

  本报讯 蟳埔女习惯头戴簪花围,习俗源自阿拉伯人;永春达埔制香业,是宋元时代阿拉伯人遗留下来的技巧。昨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内正式新增一处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如果您想了解泉州身边的伊斯兰文化,可在每天上午8:30到下午5:30,前往免费参观。

  伊斯兰文化陈列馆位于海交馆主馆东侧,崭新的建筑充满了异域风情,与原来的帆船形的主体建筑遥相呼应。内设的“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的专题馆,集中展示了古泉州与伊斯兰国家传统友好关系的重要见证,包括伊斯兰教墓葬石刻、波斯人后裔在泉州生活的雕刻等。

  此外,昨天上午,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福建省海峡文化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上交通与伊斯兰文化”学术研讨会同时开幕。此次研讨会有80多位中外学者参加,收到近百名学者送来的论文。

  参加新馆启动仪式的还有4位阿拉伯国家驻华使节,他们是科威特驻华大使菲萨尔·拉希德·盖斯、埃及大使马哈茂德·阿拉姆、吉布提代办穆可塔·哈森·侯赛因,以及伊朗文化参赞阿高杰里。

  □泉州的伊斯兰文化

  摩洛哥旅行家 元时游历泉州

  昨天,《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在泉州首发,伊斯兰文化陈列馆内伊本·白图泰塑像也正式与市民和游客见面。《伊本·白图泰游记》全译本译者李兆斌昨天到泉州,向泉州市人民政府赠送译著。

  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大旅行家,他于1346年6月抵达泉州,同年10月或11月离开泉州回国。他在游记中赞美了泉州的自然风光,记述了泉州的船舶、瓷器和丝绸及其生产情况,即“为世界最大港口,港中有大船百余,小船不可胜数”。根据他的记述,当时泉州人生产的中国瓷器无比精美,已远销摩洛哥等地。他在泉州会见的穆斯林和富商,大多实有其人。

  阿拉伯香料商 传下制香手艺

  据介绍,在泉州人的生活中,刻有不少阿拉伯、波斯等文化的印记。比如胡萝卜(胡人的萝卜)、西瓜(西域传来的瓜)、菠菜。此外,泉州蟳埔女头戴鲜花,颇有异域风情。根据馆中记载,相传在宋代,有位生活在泉州的阿拉伯人,建了一个花园,园里有许多从西域引进的奇花异木。他经常将鲜花赠送给相邻的蟳埔女簪戴,于是渐成蟳埔女发髻簪花习俗。类似的还有,闽南女性习惯在头上包扎围巾,这也正是从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中传承而来的。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