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0年记忆:老外逛商场一街人驻足观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02:2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任学光

  ■民间语文:“老外”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现在,在石家庄街头看见个把“老外”早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街上猛然出现几个外国人时,人们总会围观,甚至连当时的《小学生守则》里都专门有一条规定:在街上看到外国友人,不围观,不干扰,礼貌待人,不卑不亢。1984年,燕春饭店接待外国人时,还曾流传着一个把凉白开放到冷库里冻一冻当矿泉水的趣谈。

  ■轶事:和“老外”有关的那些事

  改革开放后,石家庄外国人越来越多,也就发生了不少关于外国人的轶事。

  □手捧鲜花迎外宾

  “那是我上小学时,老师通知我们说要去迎接外国友人,”40岁的吴兰女士如今是省会某小学的一名教师,回忆起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的情景,她说,“在石家庄火车站的出站口,大家都手拿鲜花,老师还特意叮嘱我们见到外宾要礼貌、要尊重,不要围观。”

  □拿筷子当叉子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石家庄的外事交流逐渐多了,也着实考验着接待条件。

  1986年,20来岁的魏建涛在市外事办担任英语翻译。“当时不仅要做业务翻译,外宾的外访、观光、生活起居都由翻译陪同。”

  “改革开放初期,石家庄最高规格的饭店也没有常备刀叉,当年从美国来的城市规划专家米卡尔就曾拿着筷子当叉子用。”魏建涛回忆,当初接待外宾的外事用车大多是国产上海牌轿车,稍微好点的也就是前苏联的伏尔加轿车。

  □凉白开冻一冻当矿泉水

  1984年,燕春饭店接待了一个300多人的加拿大代表团。外国人不习惯喝热水,要喝矿泉水,饭店只好把凉白开放到冷库里冻一冻,权当矿泉水。

  “外宾要打电话就更困难了。”当时宾馆打电话前要先跟电信局联系,专门派接线员留出一条空线,外国友人拨出的电话号码共有十几位,“接线员都怀疑是不是打错了”。

  外宾偶尔也会到商场逛逛,那场景颇为壮观。魏建涛回忆:“有一次我带四五十个外宾团出去参观,刚上街就被行人围观了,整条马路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又惊讶又好奇,但很少有人主动上前打招呼。

  ■交流:与长野结成友好城市

  1981年4月19日,石家庄市与日本长野市缔结了第一个国际友好城市关系,当时作为全市第一个也是惟一一个日语翻译的陈秀兰见证了这段历史。

  “从日本长野市初次来考察到建立友好城市之前,全程都是由我接待的。日本人爱吃生冷的食物,那时看他们吃生鱼、生肉很奇怪。”陈秀兰回忆,“外宾见到我们中国小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也觉得好奇,日本小姑娘都是留着短短的娃娃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物资供应相对不足,“藏蓝色”是人们服装的主打颜色,陈秀兰当时也是穿一身这个颜色的衣服,“看到外宾穿着花花绿绿的裙子、套装,真是羡慕。”

  和长野建交后,石家庄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截至目前,石家庄已经先后和加拿大的萨斯卡通市、美国得梅因市、意大利帕尔玛市、英国考比市、韩国天安市、墨西哥克雷塔罗市、瑞典法尔肯贝里市、越南南定市9个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另外与其他11个国家的城市建立了友好关系,还与遍及世界五大洲的近百个外国城市建立了联系。

  ■经典瞬间:美穗子重返石家庄

  1980年7月16日,石家庄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外国客人———美穗子。在1940年百团大战的炮火中,聂荣臻部队在井陉煤矿打扫战场时,当时年仅4岁的美穗子被晋察冀军区的战士救出,并被送到日军在井陉微水镇的营地。40年后美穗子辗转来到中国,来到石家庄。

  40年后故地重游,美穗子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石家庄市人民的热情友好感动得她几次落泪。美穗子说没有聂荣臻、没有石家庄人民,就没有自己的生命。

  当时美穗子到石家庄参观访问一事在中国和日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0年印记

  现在,一年10万“老外”来省城

  据统计,2007年到石家庄旅游的外国人达到9.3万人次,常驻石家庄工作的外国专家、教师、技术员也有500多人,加上各个大学里的留学生以及探亲访友人员,目前石家庄一年接待外国人近10万人次。

  截至2006年底,已有147个外国地方政府议会代表团和600余个商务代表团来石家庄访问考察洽谈,特别是2003年10月,一次性大规模邀请4名美国国会议员和60多名美国地方政府官员、企业界人士来石访问考察。

  从改革开放到2006年底,石家庄先后邀请接待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波兰、罗马尼亚等数十个国家的驻华大使馆使节官员千余人(次)。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