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洛阳新安县千年石窟搬家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05:26  郑州晚报
洛阳新安县千年石窟搬家记
千年石窟

  核心提示

  在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西沃乡青要山北麓,紧临黄河的峭壁上,有一个北魏时期的石窟,和龙门石窟雕刻的时代基本相同。在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小浪底水库的修建,这个石窟所处的位置将被淹没。为了让石窟继续“生活”下去,文物工作者历时4年,把其整体搬到百里之外、位于新安县铁门镇的千唐志斋博物馆内。而在千唐志斋内,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石窟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游客见面。近日,从洛阳有关部门传来消息称,西沃石窟最近将向游客开放,西沃石窟艰难的“搬家”历程也公之于众。

  晚报首席记者 张锡磊文/图

  搬家后的西沃石窟不日将揭开面纱

  千唐志斋博物馆内的“西沃石窟”

  从新安县城出发向西,大约10公里的路程,就到了新安县铁门镇,镇南一片古色古香的院落就是千唐志斋博物馆。

  千唐志斋是原国民革命军将领、前中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钫先生的私人花园,内藏1400多件碑刻,因大部分是唐代碑刻,故名“千唐志斋”,目前是我国唯一的一座墓志铭博物馆。

  千唐志斋内,工人们正在平整地面、铺地砖、修缮房屋。走进西北部一个小院落,抬眼就可看到一个红墙黛瓦的古式建筑,门楣上书写着“北魏石窟”四个大字。

  千唐志斋博物馆馆长衡剑超说,这是特意为西沃石窟建的保护房。千唐志斋正在封闭式整修阶段,力争到明年洛阳牡丹花会前完工开放,从百里之外搬迁到这里的西沃石窟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与游客见面。

  西沃石窟高约5米,宽约10米,上面雕刻有200多尊佛像,佛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最大的一尊高约3米,许多神像在岁月的侵蚀下,头部已经严重破损,但经历了千年风雨后,两个洞窟里的文字还清晰可见。

  和其他大多数石窟不同的是,在西沃石窟上还雕刻有不少佛塔,靠中间的一座较大的佛塔为七层塔。

  衡剑超说,西沃石窟是在黄河中下游岸边发现的唯一的一个石窟,风格介于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间,和龙门石窟雕刻的时代基本相同,而且在石窟中雕刻有佛塔,这在其他石窟中很少见到。

  黄河岸边峭壁上存千年,百姓不知真面目

  西沃石窟的“老家”在新安县城正北的西沃乡西沃村,东行20公里就是小浪底水利枢纽大坝,西沃石窟所处的位置目前已被滚滚的黄河水淹没。

  黄河由西向东穿越河南和山西交界处的八里胡同峡谷后,来了个急转弯,掉头向南奔腾,到达西沃乡西沃村时,被东西横卧的青要山挡住了去路,黄河水只好又来了个急转弯,向东滚滚而下,西沃石窟就在此处黄河南岸的峭壁上,石窟垂立崖壁。在小浪底没有蓄水前,离黄河水面10米,上距岸边公路也是10米。

  “那个地方很陡峭,人很难接近,我们也不知道西沃石窟是个什么样子。”在西沃采访,当地人回答的最多的就是这句话。虽然西沃石窟在这里“呆”了千年,但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没有见过它,直到1975年,当时西沃公社开山修路时才被发现。对于西沃石窟的神秘,在当地还流传着一首“走塔不见塔(走在山上看不到石窟),见塔不走塔(行在河里),七十二座无影塔。”的歌谣。

  1975年的发现,并没有引来人们的多少注意力,直到1984年洛阳市文物普查时,《文物》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西沃石窟的文章,才引起了文物保护专家的重视,并被命名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0年后的1994年,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工,一些文物保护专家开始呼吁保护抢救: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小浪底建成后,西沃石窟将被淹没在黄河水下。

  正式搬迁前,专家进行了上百次模拟

  国务院决定把西沃石窟搬出小浪底库区是在1994年的12月,经过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建设管理移民局和河南省文物保护管理局的慎重考虑后,决定把这一搬迁石窟的重任交给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来做。

  1995年4月初,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成立了由文物保护专家陈进良为核心、5位文物工作者组成的石窟搬迁小组。

  当时陈进良已经56岁,虽然干了30多年的文物保护工作,但对这一重任仍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据他了解的情况,对石窟整体搬迁进行保护,在中国文物保护史上还没有先例,在世界范围内,文物整体搬迁也只有尼罗河西岸石壁上两座古埃及王国神庙一例,但在那次搬迁过程中,共有上百名国际顶级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参与,而且古埃及神庙的搬迁只是在原位上升高了60米。

  为了做好搬迁工作,陈进良等文物保护专家多次到现场勘察,经过多次商讨后决定对西沃石窟实行“揭顶分块”搬迁方案。所谓揭顶分块,即挖去石窟顶部的山块,把石窟雕刻品分成大小不等的块后再分割开。

  面对这个价值连城的西沃石窟,陈进良对搬迁工作谨慎了再谨慎,论证了再论证,生怕有什么闪失。他们邀请来解放军郑州测绘学院航测系影像信息工程实验室的测绘专家,对石窟进行了近景立体摄影测绘,后又请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的李裕群先生到现场进行了测量绘图。知其表也要知其里。测量图绘出后,石窟搬迁小组又请中国地质大学环境科学系的李智毅教授带领硕士研究生对石窟所依附的环境地质条件、地下水及环境地质病害进行了系统的勘察、测试和分析。

  经过上百次的模拟和商讨,西沃石窟搬迁小组终于在1996年5月初制订出了“揭顶分块”搬迁实施方案。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更多关于 石窟 搬迁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