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长平:日渐苍白的“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10:20  南都周刊

  文/长平

  武夷山溪沟里的一张木筏上,“铁三角导演”张艺谋、王潮歌和樊跃满面春风。精通文化的人一看,就知道武夷山又要被“印象”了。在此之前,被这个“铁三角”“印象”过的地方,先后有桂林、丽江和西湖,等待被“印象”的还有海南岛、武隆、泰山等。这让人想起来,张艺谋的一本传记,被命名为《印象中国》。从书名到现实,已经指日可待了。

  从旅游文化的创意来看,《印象·刘三姐》是一个不错的作品。尽管有人说它破坏环境,有人说它掩饰自然,但是它毕竟是一个创新。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人文自然交相辉映,颇有一些诱人的东西。但是,当它变成一项可以克隆的产业之后,就显出其苍白和空虚来。中国地大物博,风光不同,人文也各异,让“印象”系列一统天下,与其说是被张艺谋才华征服,不如说是在他的文化霸权之下创意贫乏。

  大明星都有自己的文化权力,每个人都想维护和扩大已有的权力。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没有相应的创新机制,强者很容易形成文化霸权。张艺谋是怎样从一个摄影师一步步登上霸主地位的,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我并不是都很清楚,但是这个结果是非常清楚的。就算张艺谋没有使用什么见不得人的手腕,全凭才华获得自然的垄断地位,社会也应该有一种文化冲动,去阻止他那些毫无价值的重复表演。如果除了依赖于张艺谋的文化权力,这些景区就想不出别的办法,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

  从文化传统的角度看,张艺谋是不是代表中国文化,我也一直感到疑惑。自从《红高粱》以来,张艺谋的路子基本上没有变化,那就是用大色块极度张扬地渲染,集中宣泄某种情绪,或所谓“酒神精神”。这种搞法,跟李安是相反的。李安含蓄,内敛,注重细节。在这两个人中间,你只能选择一个人来代表传统文化。你可以说一个是工笔,一个是写意,但其实传统绘画中的写意也是非常空灵的,并不是如此喧嚣,和工笔的意境具有一致性。

  在我看来,李安更熟悉中国传统主流文化。张艺谋早年的价值,就是在主流之外发掘出一些边缘的东西,并以西方的影像技术加以展示。这个边缘本来在民间,就是受主流文化抑压之后的某种宣泄。但是一旦它登堂入室之后,又满足了掌权者铺张奢靡的欲望。这些年张艺谋成功地把这些边缘做大做强,并逐渐让它成为主流,我不知道该怎么去评价。我只知道,这不能叫做中国传统文化。当“印象”系列中那些光影大面积地覆盖了自然山水时,我不能不说,从传统文化上说,那不怎么和谐。

  当然,我一向反对用传统去阻止创新。但是同样的道理,我也反对用创新来替代传统。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实践多元的文化观,警惕一切形式的文化霸权。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